通过高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马琼芬
[导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各级院校也积极地开展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工作。针对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学校及教师应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层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此全面增强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增强。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中学    马琼芬    430074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各级院校也积极地开展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工作。针对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学校及教师应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层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此全面增强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高中美术;艺术素养;审美能力
       一、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1.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是学生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美术技能、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不足,从而引导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其美术潜能,为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高中阶段既是学生积累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时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艺术素养,能够使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
        2.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基于高中生阶段性的审美心理特点,编排美术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形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使其形成崇尚真善美的意识,对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制定长远的人生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美术欣赏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美术作品的美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精神境界、陶冶思想情操、开阔思维视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艺术审美感悟,进而形成基于艺术审美角度评判美术作品、表述自我感受的能力。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
       1.创新教学观念
       要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学观念。在新颖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可使高中美术教育向着健康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与以往的教学理念相比,新型的美术教育理念更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与思考艺术,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感悟作品的艺术内涵,对其形成独到的艺术见解。如,在教授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的相关课程时,教师不仅要讲述其中的美术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在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专业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找出作品的闪光点,使其基于自身的美术知识储备进行深层次的艺术感悟,由此形成独到的艺术见解。教师通过创新教学观念,让学生将美术知识转变为艺术素养,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艺术作品的价值与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强化学科联系
        美术学科与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的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深入挖掘美术教学的特点,探讨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园林与民居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进行有效融合,先利用文中“苏州园林特点概述”“苏州园林景色描写”等内容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索兴趣;再展示多媒体课件,将抽象性的文字描述过渡为具象性的图片与视频信息,引导学生鉴赏。这种文学与美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辞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有效提升其艺术素养。
        3.激发创作潜能
        创造力是艺术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挖掘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以民间美术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阐述我国常见的民间美术形式与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美术形式的魅力,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相关教学环节后,可以通过开展“民间美术创作大赛”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开展扇面画展、奇观彩塑展、窗花剪纸比赛等。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创作潜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目标。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加强师生课堂互动
        加强师生互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说,美术鉴赏教学是师生鉴赏、感悟、交流艺术思想的过程,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鉴赏氛围,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增强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应优化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如,在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应讲解教学内容、学习重点,鉴赏作品的基本情况、创作背景等内容。当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审美见解。在正式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应灵活运用任务教学法、小组学习法、导学案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应设置师生交流、总结与评价环节。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审美能力也由此不断增强。
        2.把握课堂教学主题
        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存在教学主题不明确的问题,以致美术教学难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针对这一问题,高中美术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美术教学,并将专业化的教学语言转变为易于学生理解的通俗语言,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如,在教授鉴赏古代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望庐山瀑布》作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底蕴、笔墨手法、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准确地掌握古代山水画的基础鉴赏要素,切实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针对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课程定位不明确等问题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观念、强化学科联系、激发创作潜能、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把握课堂教学主题、注重鉴赏技能培养等手段,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马静.探究高中美术教学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J].内江科技,2020,41(6):143,104.
[2]陆阳.简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