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高年级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凌幼芳
[导读] 随着小学学段的升高,问题学生也随之增加,如何对待和转化这些问题学生,是班主任老师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和教育职责,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重点教育,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入手,积极提出科学的教育策略,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 凌幼芳      邮编312030

摘要:随着小学学段的升高,问题学生也随之增加,如何对待和转化这些问题学生,是班主任老师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和教育职责,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重点教育,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入手,积极提出科学的教育策略,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
关键字:班主任    问题学生    转化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其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就更不例外了。总会有一些学生存在这一那样的问题,有思想品德上的,有行为习惯上的,有学习上的,有心理问题上的等等,我们都称之为问题学生。如何对待和转化这些问题学生,是班主任老师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健康阳光心理的重要时期,但在小学高年级中问题学生依然存在,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作为学校及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并为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制定有效性的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改变班级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多大,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便可知晓。不同的环境,在学生教育上发挥的作业也是不尽相同的,产生的影响也各有区别。但是不管怎样,这些或大或小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及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应当引起重视。因此班主任可以从班级学习环境入手,进行改变。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调整班级的座位。问题学生普遍好动且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任何声音或行为均能分散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在问题学生周围安排一些学习成绩好且遵守班级课堂纪律的同学。当问题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搞小动作时,周围的同学便会提醒他。久而久之,问题学生会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集中听课注意力的习惯,并且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会在潜移默化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内容,安排课后作业。例如,问题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可以在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同时为集中问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教师可经常向其提问问题。在这样的互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为问题学生安排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帮助问题学生在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理解其他较难的问题,问题学生在解决基础性习题时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进而收获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引导群体接纳氛围
        在我国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排斥学生弱势群体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探析问题学生的被排斥问题,引导周边学生能做到积极接纳这些特殊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接纳的、融合的教育氛围中健康地、平等地、有尊严地成长。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问题学生的性格特点,部分问题学生较不合群并且不被班集体接纳,在此种班级氛围中不利于转化问题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会或其他形式的集体活动,为班级同学进行交流提供平台,并引导学生用包容、接纳的态度与问题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丰富的集体活动可以慢慢改变其他同学对问题学生的固有印象,从中感受到每位学生身上均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与长处,使得问题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关心与关爱,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转化问题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平等信任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班主任,能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更能增进彼此间的情感,发挥班主任的工作职能。
        教师在教学活动以及班级活动中需要给予每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关心、关爱、尊重以及信任。教师在与问题学生交流时要应用一些沟通技巧,善于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若学生突然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此时教师便不能盲目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场批评,要私下找到学生耐心地询问其原因,得知学生是因为家里父母吵架而无心学习,或者是因为家里发生了变故而影响了听课注意力,或者一些学生最近沉迷上了网络游戏,分散了学习精力。在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批评教育,在给予学生足够尊重的基础上,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
        四、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为了冲破传统以单一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机制,教师需要丰富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在评价机制中将学生平日的班级表现、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值日表现、好人好事等均作为学生评价的指标,促使学生除了提高学习成绩外,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评价机制的指导下,问题学生能够从实践活动、集体活动等方面获得教师的表扬,进而对班级及学校不再产生厌烦心理,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活动,并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教师要意识到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不能当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后才进行表扬,要在问题学生开始积极参加值日劳动、努力配合教师及班干部落实活动时,教师就要给予问题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帮助问题学生提高自信心。
        此外,还可以让问题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职务,培养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并了解到班干部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的不易,教会问题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而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和教育职责,不忽略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重点教育,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入手,积极提出科学的教育策略,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让一朵花都能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2.姚丽芬.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及思索[J]. 家长(上半月), 2020, 000(001):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