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杨小琴
[导读] 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非常关键,不仅关系到了学生数学知识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数学分数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很大,相比于初中复杂程度明显提升,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老师要注重方法,调整教学目标,重点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优化。

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 杨小琴   404600

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非常关键,不仅关系到了学生数学知识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数学分数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很大,相比于初中复杂程度明显提升,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老师要注重方法,调整教学目标,重点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优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初探
        前言
        在这个新时代,创新成为了时代进步的有效途径,也是振兴国家发展的灵魂动力,这个时代需要创新性的人才。在高中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并且要把这种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探究、质疑,以充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数学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一惯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式的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不佳。学生不仅仅是承载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要让他们学会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当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并体会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充分掌握数集的表现形式。教师在举例子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一些让学生能轻易接受的例子,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简单,以便学生充分地掌握。在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所遇到的难题适当点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指引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创建趣味的教学情境
        人的智力一般包括对知识的感知、注意、记忆、思考、想象等多个因素,而这些因此都受人的情绪所影响。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对于本体状态的独立研究和体验是最具创造性和突破性的。总的来说,只有在充满朝气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会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兴趣浓郁,思维才能得到活跃,接受度高,数学效率才会得以提升。在这种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才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多个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有序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高中《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与教学有关的实例,如考察队对沙漠气候的科学探索,并向学生出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让他们依据所给出的曲线图来说一下气温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水平。教师把实例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养成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能够激起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三、发挥数学的教学作用
        数学的学习和实践为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专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示创新能力的空间。比如对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会思考如何利用数学来计算“跳伞时开伞的最晚时间是多少”;对计算机感兴趣的高中生将使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来寻找数学模型并编制程序。
        例如,教师为学生讲授《交集、并集》这部分的内容时,详细地为学生讲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和区别,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能力,充分发挥数学的学习作用,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可以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学以致用。比如装修家买的衣柜能否通过楼梯的宽度、阳台如何密封才省材料等的所有生活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发动思维,利用数学知识发挥创新能力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四、开展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高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思维意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实践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在长久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多个解题的思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学生会及时地发散思维,并得以解决,最终突破旧的知识,充分地掌握新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对其进行掌握。教师通过教授学生这部分数学内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探究中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索的学习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发言,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思路,因为学生很最在意教师的评价与看法。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高中数学的现状,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创建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高中学生在数学教师的领导下逐步转化他们的学习观念,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加深对高中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予学生更丰富、充实的数学知识,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再丽.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初探[J].东西南北:教育,2020(17):0001-0001.
【2】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81-81.
【3】郭利.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00(A01):P.243-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