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 孙振林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孙振林
[导读] 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展开探析,分析探讨此方面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文章对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以简单分析,指出其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两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多个方卖弄阐述具体的应对策略,力求提升教学质效,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惠民县第二中学  孙振林 251700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展开探析,分析探讨此方面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文章对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以简单分析,指出其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两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多个方卖弄阐述具体的应对策略,力求提升教学质效,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对策
        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已由最初的知识性传授转变为能力性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但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况来看,其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方面依然沿用旧习,忽视学生课堂主体、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致使课堂仍呈现出低效低能之态势。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教学实效,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身先士卒,积极革新教学。
        一、问题分析
        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也积极响应,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观念
        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教学中虽强调能力培养,但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中仍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与时间。长期如此,学生便形成一种惰性思维,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意识与能力相对薄弱,核心素养培养被搁浅。
       (二)教学模式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仍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课堂仍是“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并未有效落实[1]。而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逐渐增加学生的倦怠感,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消极怠慢,课堂质效低下,核心素养培养受阻。
        二、应对对策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仅包含外在关联,还包含内在逻辑。而以往教师教学中忽视数学的整体性,将各个模块、各个知识点独立起来,致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体系的架构、系统化学习方面有所缺失,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2]。为此,教师应重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仅仅围绕高中数学函数、几何、概率这三大主线,进行有逻辑地教学,引导学生找寻其中的关联,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合理运用数学模型、推理的方式来学习、总结,培养其数学归纳能力、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长期学习而累积形成的一种文化素养。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应试观念影响,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注重结果教学。


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得不到有效培养,对于数学问题缺乏主观评判,对于数学概念也只是浅层次的理解,难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3]。为此,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数学学习过程的之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思考、学习,这既是学生课堂主体的体现,亦是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培养的关键,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重视学生自主思考、创新
        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忽视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未能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和实践,学生学习只是单纯的跟随教师的思维去记忆学习,缺乏思考与创新。为此,教师要意识到灌输式教学的弊端,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思考中主观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其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课后反思、总结是学生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亦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而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一种依赖思维,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题海战术”,学生课后多会进行一些习题的练习,总结反思者甚少[4]。为此,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亦能够做到及时查缺补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进而提升其核心素养。以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学习为例,完成平面与平面的学习之后,便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直线平行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直接的联系,找寻空间中平行关系的共性,反思、总结,深入探索其实际应用。为确保反思总结的实效性,最开始应在课堂中由教师带领进行,后续可安排学生自主完成。
        (五)积极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数学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点恰恰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被忽视,教学任务紧、教学观念滞后,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多停留在教材、习题,严重阻碍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作以优化,对教学方式作以革新,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能力,完善和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为例,可以在班级中落实这一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进行解决,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可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新环境、新理念的要求所致,相关教育工作者需高度重视。积极革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方面注重整体性、过程性,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同时,还需积极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思考、解决、总结、反思,从而实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立明.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2020,36(04):29-37.
[2]卢建玲.高中学生数学认知特点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226-231.
[3]黄翔,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新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22-26.
[4]丁益祥.高考内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1):48-5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