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孙凤兰
[导读]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持有敌视态度,在新时代,不断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新时代高校马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社会问题,分析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工作问题,总结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举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凤兰     210014

摘要: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持有敌视态度,在新时代,不断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新时代高校马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社会问题,分析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工作问题,总结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举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引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西方敌对势力与我国的意识形态相对立,始终抱着灭亡中国的念头,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更是努力争取,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迫切的需要。
        二、新时代高校马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社会问题
        (一)西方在意识形态上入侵加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的各种思维也进入了我国。这些以各种美丽的包装掩饰着西方的意识形态,有很强的欺骗性和麻痹性,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高等院校中,西方的意识形态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
        (二)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
        我国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就业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出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交织在一起,可以使部分学生产生错觉,认为社会存在极大不公平,从而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影响到了对社会主流思维的认同。
        (三)网络成为新的传播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对于意识形态的宣传有着重大的影响。借助网络可以形成正面的宣传和教育,同时敌对势力也可以借助网络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利用自己技术先进的能力,控制网络的话语权,其目的就是不断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目前微信等新媒体由于其具有广泛的便捷性和传播性,受到了高校学生的喜爱。在这种新媒体中由于鱼龙混杂,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采用这种方式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洗脑,将各种小问题放大,激化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三、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工作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缺陷
        高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着偏差,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教育的重点,使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
       (二)实践上缺少自信
        一些高校教师在素质上很难满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学的要求,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忽视了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教育底线。
        (三)工作方法较为简单
        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了与实际相结合。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研究不够的表现,对中国现实问题认识不足的表现,这样的教学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深刻进行理论理解和实际相结合。
        四、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得益于高校的顶层设计,通过高校的顶层设计,可以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这样可以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使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时,都有明确的责任,仔细的分工,从而使意识形态工作各负其责。学校为了能够保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力度,就需要加大监督检查,通过有效的监管,促使各个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认真表现,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完成下达的任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这支队伍在政治上要极其坚定,不仅具有良好的品德,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这样才会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可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以教师为榜样,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不断的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准确表达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有鲜明的态度;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底线,以强烈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教师要有良好的法律底线,能够就各种情况给出相关的法律意见。
        (三)加强阵地建设
        在高校中有很多的意识形态阵地,不仅有课堂,同时还有教学研究,思想政治以及校园文化等。这些平台的存在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使意识形态教育有了坚强的阵地。这些阵地可以使意识形态教育发挥合力作用,不仅可以推动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整体环境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理论研究
        高校中充斥着多元化的思潮,各种思潮相互叠加,容易使高校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迷失自己,从而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蛊惑。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就必须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这样才能够以理论诠释目前的各种思潮,使各种思潮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显出原形,让更多的师生能够认识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危害。不仅如此,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也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回归,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五)加强舆情控制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潮传播的主要渠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对于新兴媒体的监管,还没有相应的政策,一部分敌对势力就会利用这样的机会鱼目混珠,采用各种包装将错误思潮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新媒体,就需要职责相应的监管政策,对舆情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入侵,为马克思主义意织形态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克服这些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关雯文.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2]亚里坤·买买提亚尔,张万龙. 新疆高校实践育人的经验与现实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43-45.
(本论文供课题2020SJB0143结题使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