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叶苗英
[导读] 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掌握的能力。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抽象性强、应用广泛以及逻辑性严密等,这使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往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教师主要是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等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义乌市稠城第三小学 叶苗英 322000

摘要: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掌握的能力。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抽象性强、应用广泛以及逻辑性严密等,这使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往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教师主要是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等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思维能力;问题;对策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1]。为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是小学学习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学六年级数学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研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学教材在编排上的不合理性。对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材内容来说,其概括性较强,内容安排有一定的跳跃性,编排相对不合理,没有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甚至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发展初期,还没有完成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重视数学知识直观性与抽象性的转换,进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小学数学的涉及内容广泛、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从数的运算到几何知识,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对数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此外,小学数学的授课知识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各个课程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然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忽略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学生难以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教材中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一定的跳跃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了。在授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将所学知识按照合理的关系进行排列,然后通过分类式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予学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时不做过多的干预,避免学生产生过度的依赖和懒惰情绪。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知识框架有个清楚的认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不仅是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相关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每次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就要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思维能力。以“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为例,小学教师要先进行圆柱体积公式的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温故知新的方式,将新知识的学习融入以往的知识框架中,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抽象性高的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以小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从而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和规律对教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材的复杂性、跳跃性以及概括性,合理设置授课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深进行授课,还要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思维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数学学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小学生处于思维的发展初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萍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21-122.
[2]赵国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20(05):147+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