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万安华
[导读]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川省西昌市裕隆初级中学  万安华  615041

摘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以及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而且还与我们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手段
        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使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压力愈加繁重,虽然地理学科被列入中考内容,教师与学生却因为诸多客观原因没有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地理教学效率不高。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运用上,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自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达标。教师在关键时候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及难点,实现能力达标。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知识迁移到应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利用地理学科综合性优势,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其能够将人的认知欲望通过某种事物进行表达,而其大多数认知欲望都建立以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地理学科综合性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以此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讲述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文理结合的教学方式引经据典为学生展开一场知识的盛宴,其经典故事、名人轶事、热点时事等都能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或者采用图像与文章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绘制各种图例、地形图等。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要贯穿地理课堂的各个环节,如: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采用趣味横生的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利用精彩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留出思考与分析的时间,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进而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保障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回顾,对本节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在总结中体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能够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因势利导,促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使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其自身传统教学观念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教授手段,能够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使学生加深知识记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预习,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掌握,通过预习导读的方式,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利用教辅工具指导学生认图识图,将教学知识点与地图相结合,锻炼学生地图的使用能力,使地图成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帮手。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分布》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对我国地形内的河流采用描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将地形地势与其结合,深化学生记忆。此外,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规律掌握,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记忆方式加速记忆,如,采取口诀、谐音等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短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记忆,使学生在学习理解时更加轻松。可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多样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课堂体验,还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实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出贡献。
        三、地理教学中应巧设问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主动改变以往以单向讲授为主的惯性教学方法,通过科学设问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即想办法“让学生去勤快”。问题设置得层层推进,才能引导思维步步深入。如《日本》章节中,我设置的问题是:在图中找出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平原?地势地形特征是什么?河流有哪些共同的水文特征?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产生思维共鸣,很好的理解了“日本中高周低的地势特征使得河流多呈现由中部向东和向西流且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少且临海分布的地形促成了其工业临海布局的特点”。
        四、运用小组教学法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才能真真切切地学到东西,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小组教学法是近年来在中小学课堂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契合这一教育理念,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组的划分上,绝不是随意的划分,而是要执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一方面保证小组之间水平相当,在进行比赛等活动时能够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小组内的百花齐放,实现学生的多样性,让学生自由发展;第二,赋予小组每一名成员不同的任务,哪怕是谨小慎微的学习任务,比如记录员、监督员等,定期轮换职位,引导学生各司其职,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情商教育;第三,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他们一定会还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五、教学活动中采用教辅工具,体现以人为本教学观念
        教辅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够帮助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现代教辅工作都具有科学教育性、形象艺术性的特点,将难以想象的抽象地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其在表现过程中层次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地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度较高,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如果教师只进行知识点叙述难以使学生理解其含义,而通过地球仪进行演示则能使学生对其进行轻松掌握。地理教辅工具的合理使用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进而通过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何增强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任佳婧,宁小莉.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348-350.
[2]李勇.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