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何兰春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会利用学生主体作用、游戏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本文就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之我见作简要探讨。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何兰春   322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会利用学生主体作用、游戏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本文就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之我见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鼓励学生;激发兴趣;趣味性教学
        尽管小学数学属于基础学科,但是数学本身就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思考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在九年义务制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具备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数学信心的建立,所以教师要通过鼓励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凸显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必须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做好引导工作,最好能够设置一些疑问,激起学生对将接下来所学内容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知识时,教室就可以设置疑问,在多媒体上呈现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让学生进行辨认,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全神贯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与鼓励学生,要为学生营造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进行其他的数学活动,都能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并摆脱对教材的依赖。
        二、采取生活教学法
        所谓生活教学法也称为情境教学法,一般情况下在利用课本进行教学时,会和学生们的真实生活所联系,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学生们生活当中的案例。因为很多学生对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比较依赖,只要能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看到数学的存在,他们才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所以学生们的数学兴趣能够得以激发。比如在教学《加减运算》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准备一下生活中与加减有关的案例,比如去买蔬菜、去超市,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恰恰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所以这样的教学案例对学生来说会更加容易理解。


比如去超市购买牛奶,一盒是两元钱,小红在买了五盒之后发现自身带的现金不足,想要退回两盒,那么小红最后共买了几盒牛奶,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种真实的案例,学生就能够明白加法和减法是如何计算的,教师只要在这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对于那些计算吃力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这样才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
        三、开展动手教学活动
        一般在教学活动中涉及到动手操作的活动,能够对学生们的手指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能够让他们的大脑形成高度兴奋,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教学目的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从而理解一些数学概念,懂得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比如在教学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举一个例子,比如17-8=多?并根据教材上的示意图来进行减法的讲解,还可以通过一些实物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比如先拿出17个小球放在桌面上,小球的分布是10个与7个,然后让学生充当购买的人,去购买8个小球,一些同学会从盒子里拿一个,然后再拿另外7个,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可能会从盒子里拿出2个,把剩下的拿走,两种方法其实都能够达到17-8的目的,所以这种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思考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到的知识是比较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由此可见,学生的动手操作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帮助,学生会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明白数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最终的数学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以及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只要他们明白这些他们的数学兴趣才会不断增加,他们的学习活动才会富有乐趣。
        四、采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们的天性是爱玩,所以游戏教学法的原理就是基于学生喜欢游戏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既让学生感兴趣又符合教学需求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般在游戏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选择简单易懂的,这样学生才会很快了解并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比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不同类型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蒙住眼睛从纸盒子去摸一个图形,并说出正确的答案,若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引导,只要学生能够找出正确答案,那么这样的游戏教学法才算发挥真正的作用[2]。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都要讲究因材施教,所以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开展趣味性的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黄正兰.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如何营造趣味课堂之我见[J]. 读天下(综合), 2018(6):71-71.
[2]邓思思. 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之我见[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3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