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 陈宝玉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陈宝玉
[导读] 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反映的是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水平,在考试中分值的占比也比较大。初中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构建语言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教师讲课很努力,但反应在学生作文上却乏善可陈。

晋江市灵水中学   陈宝玉

摘要: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反映的是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水平,在考试中分值的占比也比较大。初中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构建语言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教师讲课很努力,但反应在学生作文上却乏善可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分享几点对策。
关键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策略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写作基础,但面对作文时依旧还有无从下手的情况,不知如何去写,或者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千篇一律,甚至不知所云,写作语言和写作技巧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首先明确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中问题的成因,改良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过分注重写作技巧,抑制思维创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传授写作知识是必要的,知识是成就一篇优秀作文的前提之一。然而一些教师在作文课上满堂灌输写作知识,将写作课变成了无趣的知识传授理论课。还有些教师曲解了写作知识的含义,仅定位在“技巧”与“模板”上,只固执于传授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初中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性也很强,这些对于写作都是非常好的特质。教师应予以保护并充分发挥这些特质,而不是在全力灌输之后让思维受限,写作的创新性逐渐萎缩,作文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能千篇一律。当然,不可否认的,这是深受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即使在知道写作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在作文教学中灌输知识教育,这确实是用时最短、耗力最少、效果最明显的方式,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1]。
        (二)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作文内容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它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多角度观察、对生活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教师给出的作文命题应是贴近生活,让学生能从身边事中找到素材。但目前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经常带有自己的主观臆想,与学生的生活关联不大,学生没有相关经历,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素材,自己写不出东西就只能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出一篇作文来应付[2]。这样的作文连真实性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有什么感受和见解在其中了,作文写出来也毫无意义。
        (三)作文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保证了教育的高效性,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教育应有的职能。当前语文教育中,写作教学的模式基本是“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一模式中学生往往除了写作之外,参与不到其它环节中,都是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从体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起不到提高作用。
        (四)学生阅读量不够,欠缺素材积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尝试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大量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每学年两到三部名著,阅读总量要达到26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但是这一阅读要求绝大多数初中生达不到。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不足,平时没有足够的积累,写作时无可用就只能乱编[3]。此外,阅读量不够还会导致写作基础的不扎实,比如学生会混淆一些基本概念,错误使用词汇、典故等;逻辑混乱没有中心思想,故事情节平淡无起伏也是缺乏足够阅读引起的。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本里包含很多优秀的阅读篇章,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往往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作文教学中的审题、明确立意、列出提纲、突出主要思想以及遣词造句,与阅读教学中的题目解析、归纳中心、找出重点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以及品味文章内涵是可以一一对应上的,因此,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融合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师在教《阿长与﹤山海经﹥》时,文章描写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时,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摆动,或者点着别人或自己的鼻尖。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这些细节描写,再分析运用细节描写的优点,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后自然就能把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师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立意角度、语言特征、谋篇布局等。此外,对文章的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造句与想象能力等。
        (二)加强课外阅读,积累有效素材。有测试显示,一个人的知识约80%来自于阅读,足见阅读的重要。初中生的社会经历并不丰富,想要单纯依靠生活实践来提高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学生必须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来积累素材,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并不单纯是积累“好词好句”,而是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布局等,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写作能力。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乏味枯燥,言之无物,逻辑性差,这都是写作素材积累得不够而导致的,因此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4]。比如写人物的作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意有关人物刻画的内容,形态、动作、细节、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不同职业人群的言行举止,身边的朋友、饭店的服务员、马路上的交警等,学会抓住生活的点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三)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任何困难在兴趣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才会去读书、去练笔,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根据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促使学生积极地写作,主动地写作。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依据写作主题来活跃课堂,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感受作文的乐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写作活动。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制作PPT、影音资料等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热情,提升作文教学的课堂效果[5]。
        (四)改进评价机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文评价是发现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汇总整理并加以指点改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习作,教师尽量以同龄人的身份和口吻来写评语,不是站在高处点评作文,而是如朋友般共同探讨文章内容,给出指导建议,相信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更容易引发思考。另一方面,要丰富作文讲评的主体,除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也能成为评价主体,教师应设立学生、家长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评价,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和提高。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样板课可供参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反映的普遍问题进行改良。作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十分广泛,既能考验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又能对阅读的效果和文字组织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写作中暴露的问题,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地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月红.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长江丛刊,2019,(18):75-76.
[2]张军旗.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考试周刊,2020,(56):51-52.
[3]王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21):221.
[4]魏小东.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读与写,2020,17(14):111.
[5]孙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5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