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特点及其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尤静
[导读] 语文教材基本由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结构构成。其中作业系统是教材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阐述苏教版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特点和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尤静

【概要】语文教材基本由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结构构成。其中作业系统是教材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阐述苏教版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特点和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概要】苏教版;语文;作业系统;教学
        语文教材基本由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结构构成。作业系统是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再实践,也是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实践载体。下面谈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特点以及教学策略:
        一、作业系统的理解
        作业通常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这些作业是依据知识系统和课文系统布置的,有其独立、自成体系的作业构成,从而形成了作业体系。张中原和徐林祥先生认为语文作业系统也叫语文实践活动系统或训练系统,它是根据教科书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顺利实现知能转化,提高语文素养而依据课文,课程和教学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设计的和各种思考与训练的内容体系。作业系统在言语表达上 ,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按学习方式上,分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作业系统一般按照由难到易,各种形式结合的循序渐进地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的主要内容
        1、探究?练习   
        每课探究?练习设计约三到四道题,题目的设计并不仅仅停留在课文单纯的记忆、理解和分析上,而是强调用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的过程,变被动机械训练为主动求知。主要分四类:
        ①传统的记忆积累题。  熟读、背诵是语文学习基本方式,在教材中这类题目出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精读课文的片段或诗文,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二是诵读欣赏的诗词,只要求整体感知后能够熟读。
        ②学生主体感受的整体感知题。 关注学生发表自己的主体感受和独特性见解。如学生阅读《古代语言两则》的题目,要求学生先想一想类似这两则语言中的人和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与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式错在哪里了?学生在思考时务必会反复阅读这两篇语言,寻找生活中与之相近的事例,答案来自学生自身的探究和实践所得。
        ③语言运用题。   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放在一定的生活语境中,运用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近,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如《枣核》中有一题,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再写一段话,注意运用“就”字准确表达你的意思。
        ④多元解读题。  题目的答案不止一种,希望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联系到生活,以及其他平行学科,得出不一样的理解,如《枣核》中第三题,有人说作者反复渲染几颗枣核,是不是有一点小题大做?有种枣树的必要吗?谈谈你对这样的说法,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如果理解了文章中作者种枣树的用意,就会以此为思考主线,展开其他合理的想象与推测。
        2、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贯穿在每一单元的写作中,全教材共有35个不同的写作训练主题。七年级关注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写作。八年级逐步学习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写作,写作知识点也分散在其中。


写作训练主要集中在七、八年级,九年级主要训练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文章结构的整体安排等等。总的来说,写作是以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写作能力为主,兼顾各类写作知识,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3、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在教材中是穿插进行的,利用主题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会贯通,使得活动在内容上有情境性,形式上也显得生动活泼。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的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生活情境和想象情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有感而发,产生表达的欲望。比如 “我也来对对子”,其中列举了很多经典对联的例子,阐述了对对子的规律和规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对子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这样活动,学生学会了怎样对对联,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口语交际。
        苏教版七、八年级四册中包含口语交际教学板块,共十一个单元。每个口语交际模块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确定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由于人际交往的多样性,口语交际的练习形式和内容也是丰富的。如口语交际主题是“与人交流用语文明得体”,首先介绍相关的口语交际知识,并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列举了经典的交际案例,做出对应性的分析,形象地告诉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学生做出较好的示范。这样能让学生学习在多种场合的交流方法。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
        教师必须全面整体了解苏教版语文初中全套教材的编制和设计意图,将语文整体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在课程年级层次、学年、学期、月周目标安排上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优化设计,努力上好每堂课,功夫放在平时上,向四十分钟要效益。
        2、重视日常教学
        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对文章的阅览,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阅览过程中,感受文章自身语言的魅力,从而体会作者内心所表达的想法。学生通过反复阅览,形成一种强烈的语言气氛渲染,提高对文章的感性认知。教师和学生在阅览过程中共同探索文章中文字、词语、段落的含义,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取对文章最恰当的理解,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应把教材中全部的课文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记住了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并且在课后要求学生对重点段落和字词句进行背诵,结合实际进行写作训练,在各种活动中开展口语训练,注重积累,并布置相应作业,目的一是让学生巩固知识,二是学会灵活运用,但同时不要搞题海战术。
        3、教学形式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校是农村中学,外地生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需要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的教学,如分层教学、各种小组形式的组合学习,分层布置作业等等,同时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如多媒体、微课;系列实践课(访谈,参观,听讲座)等来刺激他们学习,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制和设计,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不搞突击教学,功夫花在平时上,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语文教学,相信学生语文成绩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资料:
1、王云峰,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D].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12日第九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