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任务群学习开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付莉
[导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任务群学习的基础思想:多种文本、时间限定、议题设计,提出了任务群学习法融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形式:以诗人为议题形式、题材为议题视角、任务群诗歌选择、可议论性问题设计、多个文本问题设计,以此提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效果,发挥任务群教学优势。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付莉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任务群学习的基础思想:多种文本、时间限定、议题设计,提出了任务群学习法融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形式:以诗人为议题形式、题材为议题视角、任务群诗歌选择、可议论性问题设计、多个文本问题设计,以此提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效果,发挥任务群教学优势。
关键词:文本;时间;诗人
        引言:任务群教学法,能够提升师生学习的共同效应,旨在强调个人表达诗歌理解时,能够同时接受其他观点。师生在学习交流、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最终达成鉴赏共识,以此加深学生古诗文学习有效性。任务群教学法,强调知识鉴赏共享,提升个体诗歌思考能力,能够提升语文科目素养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群学习的基础思想
        (一)多个文本
        任务群教学法,相比原有单片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拥有较多文本数量,以此开展群文教学工作。多个文本,作为任务群教学工作的核心形式,以此探索多个文本的写作共点,提升任务群内诗歌的理解有效性。
        (二)时间限定
        时间限定,具体指任务群教学所消耗的时间,将会受到文本鉴赏数量、议题共点难度等因素的影响。时间限定与任务群的有效结合,能够提升任务群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诗歌鉴赏热情。
        (三)议题
        议题设计是任务群教学的关键内容。每组任务群文本,教师均应设定有效的议题内容,以此发挥任务群诗歌鉴赏价值。议题形式,具有灵活性设计理念,比如主题、话题等,以议题为出发点,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积极性[1]。
        二、任务群学习法融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形式
        (一)议题设计
        1.以诗人为议题形式
        在设计任务群议题时,可选择某位诗人的多个作品,以诗人写作背景、人生经历为议题视角,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诗歌阅读,对诗人写作思想具有基础性认知。或者以相同题材为任务群教学议题设计视角,便于提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效果。比如以杜甫诗歌为任务群文本时,设计议题方法为:以杜甫人生各段经历为视角。可获得的议题视角包括:少年时读书能力超群、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长安困顿、战乱为官、西南漂泊等。每个议题对应时期的相对诗歌,便于学生能够从诗歌中领会诗人的写作思想。
        2.题材为议题视角
        (1)以怀古诗歌为任务群议题设计视角
        怀古诗歌在高中诗歌鉴赏学习体系中占有较高比例,能够展现时代背景的诗人情怀,以此为议题视角,能够提升学生此类诗歌的整体鉴赏能力。以杜甫为例,在咏怀古迹中,共计五首诗歌,均作为怀古咏史类题材,可作为一组任务文本,为学生开展任务群诗歌鉴赏,让学生从五首诗歌中确定思想共点,同时区分五首诗歌的差异性表现方式,以此增强学生任务群诗歌鉴赏能力。



        (2)思乡题材的任务群议题
        在古代诗歌中,思乡题材诗歌较多,以此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乡。以杜甫诗歌为例,比如秋兴八首、登高、月夜、春望等诗歌作品,均含有诗人思想之情,教师在整体任务群文本时,可结合教材内容,逐一完成课内任务群文本、课外任务群文本的设计,以此有侧重地为学生开展任务群诗歌鉴赏,提升诗歌教学效率。
        (二)任务群诗歌选择
        1.对比鉴赏法
        在任务群教学期间,应以提升专题设计的有效性,采取对比阅读形式,形成群文鉴赏意境,挖掘学生内在古诗文学习热情。为此,在任务群教学期间,应提升诗歌文本选择的科学性,适当采取对比阅读鉴赏形式,提升学生对古代诗人写作手法的认知。比如在思乡、官场失意两个方面,可采取杜甫与李白作品的对比研究形式;在基层民众辛劳感慨方面,可选择《石壕吏》《卖炭翁》《捕蛇者说》,分别从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三位诗人视角,探索相同题材的差异性表述形式,完成任务群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对百姓耕作的关心之情,领会不同诗人对于相同题材的差异性写作思路,由此增强学生对诗人写作特点的掌握,使其在鉴赏诗人其他作品时,具有专业性诗歌鉴赏能力。
       (三)问题设计
        1.可议论性
        任务群教学法的教学品质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围绕议题核心予以展开。在教学问题设计期间,应关注问题设计对比任务群文本选择的可议论性。在问题设计期间,不设定较为局限的答案,便于学生发表自身观点。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切实发挥任务群教学价值。以杜甫诗歌为例,比如望岳、登高、登岳阳楼等诗歌作品,均含有景色描述视角,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的可议论问题为:如若将诗作绘画成图,问学生针对杜甫的景色诗歌,如何确定景色绘画要素。以此提升学生对杜甫相关诗歌的深入阅读与理解,使其在画本上简要勾勒诗歌描绘要素,以此增强学生对任务群文本的鉴赏能力[2]。
        2.结合多个文本
        针对多个诗歌文本,设计议题问题时,应综合考量任务群中文本所具有的共同点、差异性,以便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能力。比如,在新安吏、新婚别等诗歌中,作为杜甫以真实生活场景为视角,完成的诗歌创作,写作背景为战乱时期。教师在设计任务群问题设计,可以写作背景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诗歌中战乱景象特点,以此提升学生群文诗歌鉴赏能力。
        3.问题关联性
        在任务群教学期间,问题设计不具有唯一性,可设计多组问题,提升任务群诗歌鉴赏深度。在多个问题设计时,应保持问题间的关联性,以此彰显任务群教学法的内在优势,最大程度地展示任务群诗歌文本的内在关联。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可由写作背景入手,继而提出关于写作思想的思考,最后引发学生对任务群文本相同主题差异性表述内容进行总结,以此完成任务群教学任务,综合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任务群教学法,在各级教学体系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基于任务群教学法具有开放性问题设计、多文本包容性质、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能够切实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效果。众多教学人员积极参与任务群诗歌教学实践中,以期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诗人写作意境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红蕾.聚焦素养为亮点  守正创新有变化——202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古代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对复习教学的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10):54-57.
[2]杨俊飞. “群文阅读”在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