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崔雨萱
[导读]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量并不是很多,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增加了。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 崔雨萱 213200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量并不是很多,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增加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部编本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意义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将每句话的意思“灌输”给学生,而是应当给学生自由对古诗词进行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对古诗词进行自由的朗读,让学生将字音读准,让学生读通全文。在初读古诗词的时候,让学生选择读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将字词障碍扫清,让他们首先将整个古诗词读通。
        如,在进行《泊船瓜洲》的古诗词教学时,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不能将其中涉及的“间、数、重、还”这些多音字读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加以指导,对其读音加以纠正,让学生在自由读时可以将这些字音读正确,这样学生就能读通顺古诗,从而为理解诗意、疏通全诗打下基础。此外,在鼓励学生诵读时,可以以表演读、配乐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在诵读时“手舞足蹈”,这样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活泼起来,为后续古诗词教学奠定基础。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效率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机会,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获得表象更好地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加以体会。
        例如,在进行《春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春天里,当夜晚来临时,他累了,在桌子上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就听到刮风声,渐渐抬起头,看到外面下着春雨,听着春雨声,他又睡着了,不知道究竟到了几点钟。当听到小鸟的叫声后,他睁开眼才发现“原来天亮了,天也晴了,小鸟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也不自覺地说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通过参与认知互动,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对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加以进一步地体会和理解,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悟情感
        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爱国之情等,都能在古诗词中感悟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对语言进行认真的揣摩,对古诗词传达的情感加以感悟。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有直接描绘的实境,如友人从黄鹤楼向诗人辞行后,一人乘坐船只离去的情境,但是却没有对离愁别绪加以直接描绘的字眼,只要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对语言加以认真地揣摩,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就可以让学生透过意象对诗歌表达的情感加以体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孤帆”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思加以体会,教师可以先问一下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孤帆是什么吗?”然后再问学生:“同学们,难道这浩瀚辽阔的长江上真的只有一条船吗?为什么在诗人李白眼里只有一条船呢?”在教师层层询问下,学生开始沿着教师的指引进行思考,也渐渐体会到:虽然长江上有诸多船只,但是在诗人的眼中只有友人乘坐的船只,且诗人只将自己的情感集中在友人乘坐的船只上。与此同时,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说一说透过这孤帆还看到了什么?通过想象和咀嚼,学生看到了作品实境中并不存在的,但是又存在于诗句中的诗人的形象,即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用他那怅惘的眼神看着友人船只的渐渐远去。由此,学生体会到那种离别的愁绪和远行的孤独。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好感”,在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前提下,激励以学生主动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之中,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红英;;小学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观察;2019年18期.
[2]于海静;;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教学与高段古诗词教学的比较[J];华夏教师;2019年2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