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陈丹
[导读] 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转变教学策略,坚持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评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深度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学习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陈丹 213200

摘要: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转变教学策略,坚持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评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深度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学习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出发,结合实际例子做出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转变观念;联系生活;加强实践
        深度学习源于人工智能领域,区别于表层学习,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能够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深度学习的影响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价值,以加强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发挥情感因素以推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为了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于学生面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复习“10加几”的运算后,出示主题图:箱子里面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并设置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在学生列出9+4的式子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计算得数?有哪些方法?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化方案,最后小组长反馈结果,系统归纳凑十法的计算步骤。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困惑及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深度学习理念,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知识迁移,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魅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因素,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和求知欲望。数学的学习虽不像语文那么感性,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可将数学知识由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热爱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巧妙利用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设计导入环节,将数学问题融入现实情境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认识一”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谜语式导入:“小朋友,你们猜过谜语吗?老师出谜面你们猜谜底:‘有的方,有的圆,五颜六色真漂亮,平时不用放盒中,能搭长桥能盖房。’”(学生猜出谜底)“这些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朋友。”又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切入,让学生寻找并认识身边的角,再抽象出数学中的图形——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较灵活,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高效利用深度学习理念,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能让学生说的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代劳。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画一画(用自己的办法画一个圆)、剪一剪(剪下自己画的圆)、折一折(反复变方向对折,有什么发现)、量一量(测量同一个圆的半径或直径,有什么发现)、算一算(同一个圆的半径与直径有什么数量关系),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圆的性质,实现知识、思维、情感及能力上的提升,使学习变得更加科学,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总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与基本目标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深入学习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模式,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核心行为,坚持数学生活化、情境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卫华.对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01):49-51.
[2]陆莲花.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21):64-65.
[3]田歡.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