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张丹妮
[导读] 文章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展开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机融入核心素养能够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中学  张丹妮  830011

摘要:文章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展开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机融入核心素养能够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从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引进丰富的教学内容、展开精彩的实践活动这四个方面入手,简要论述初中历史教学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的策略,从而切实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效落实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前言: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了五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这五个维度的内容充分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同时也针对教师“教什么”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即指明了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方向。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或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有效融入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探究。
        一、基于历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学生成绩上,通常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及应试技巧为目标,功利性强,不仅难以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甚至让部分学生对历史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为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奠定基础[1]。例如,在讲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节课时,教师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了解并且能够客观阐述隋朝统一、隋朝灭亡以及科举取士制度等史实;2.结合相关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历史上大运河发挥的作用;3.能够客观地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并且根据隋朝灭亡的教训谈一谈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及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4.通过大运河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力量与智慧……”这样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强、多层次且十分详细。完成了这些目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会显著提升。
        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历史课上,教师采取的主要是“讲解-接受”式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虽然这种方法让他们了解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其历史素养,甚至会让学生养成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课上,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核心素养内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尤为发达的今天,教师在给学生分析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从而打破横亘在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时空壁垒,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对其时空观念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素养[2]。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工农红军》这节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并且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红军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依然在坚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不仅理解了红军长征的内涵,而且对长征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并且主动传承与弘扬,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对于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角色扮演法。初中生性格活泼且好奇心强,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采取角色扮演法,顾名思义,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还原历史事件。众所周知,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具有时间与空间维度,因此,角色扮演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它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家国情怀。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洋务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与洋务运动有关的历史人物并且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去扮演,如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扮演,学生真切感受到当时的历史,也认识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具体原因以及它的失败给现代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相较于口头说教,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客观地理解并掌握历史,有益于提升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引进丰富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历史课本是不够的,课本上的知识有限,这让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存在片面化问题,因此,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课上,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核心素养内涵以及教学需要引进合适的教学资源,从而构建高效课堂[3]。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进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文字材料、视频材料,作为对历史课本的补充,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全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还能引导他们从根本上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激发其爱国思想,进而实现对他们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展开精彩的实践活动
        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理论教育,还要做好实践教育工作,即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这可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对于其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史料实证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周末或其他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后,通过走访调查附近的老人收集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等。这类实践活动能够推动学生走进历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史料实证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标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树立正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引进丰富的史料、开展历史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并获得良好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推动初中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柳.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探讨[J].高考,2021(08):71-72.
[2]刘瑜.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145-146.
[3]迟慎玺.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