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以皖西学院《供配电技术》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卢承领 张刚 方杰 俞鹤 张磊 程军辉 彭鹏
[导读] 本文简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皖西学院《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背景,分析了课程的建设基础,得出此门课程的重要性特点。在获得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建设工作。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卢承领 张刚 方杰 俞鹤 张磊 程军辉 彭鹏 237012

摘要:本文简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皖西学院《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背景,分析了课程的建设基础,得出此门课程的重要性特点。在获得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建设工作。针对传统《供配电》授课模式中存在的授课信息量有限,师生互动少,作业批改及反馈滞后,考勤时间长等弊端,通过《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可以有效进行解决,进而说明MOOC课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MOOC;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1.《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背景
        《供配电技术》课程在皖西学院首次开设于2010年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此课程定义为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此课程已经开设10年。课程授课团队共6人,为《供配电技术》课程提供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2015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开设《建筑供配电技术》,此课程内容知识点经统计大约86%的授课内容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供配电技术》内容重合。只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侧重于工业用电及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侧重于建筑物用电及设计。后来授课团队多次组织大量专业教师,并邀请市供电公司和市发电厂工程师对《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PPT等资料进行修订和优化。
        同时学院对《供配电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大量资金的投入,已建成两个专门实验室,分别对车间供配电和远距离供配电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相关实验室如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等为《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提供了辅助功能的实践需求。另外依托《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与六安市供电公司、六安名都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学生见习和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经稳定运行数年。
        《供配电技术》是电气类专业必修课程,全国电气类专业都将《供配电技术》课程作为第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体现当前工厂、建筑物的输变配电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性,实用性,可见课程的重要性。目前开设供配电技术课程的高校几百所,但是高校承担相应的授课MOOC视频制作的几乎没有,只有部分精品课程制作几个典型教学环节即结束,所以《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供配电技术》MOOC项目获得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资助,对《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进行全面的建设。同时安徽省教育厅把皖西学院《供配电技术》课程作为省级教学示范课程进行建设,给予了大力资助。
        2.供配电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供配电技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本课程教与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供配电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步骤,能正确地选择设备、载流导体及保护装置,并能熟悉供电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的途径和措施,对工厂、企业、建筑物供电急待研究解决的方向性问题,也能有所了解怎样安全可靠地获取电能和优质、经济地利用电能,掌握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相关知识及其控制与保护的基本理论,掌握其运行维护、安装检修及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生工作于供电局、发电厂、工厂电力维护、酒店电力设施、医院电力及监控设备等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3.《供配电技术》课堂授课过程中存在问题
        (1)课堂授课中,授课信息量有限,课程建设互动太少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授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主要以传统板书和 PPT 为主,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没有被运用到《供配电技术》课堂中,每节课提供的信息量有限,过多信息量学生无法一时掌握。同时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师生互动非常的少,这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果极为不利。
        (2)课堂授课中,作业布置及批改滞后,无法及时反馈授课效果。
        作业是教师的晴雨表,教师要真正发挥作业的功能,让作业成为反映教学情况的晴雨表。但是传统教学中,从布置作业,到学生做完并上交作业,再到批改作业,最后统计作业情况并反馈给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能够缩短各中间时间,是需要在课程中需要进行解决的。



        (3)传统课堂中考勤占用较多时间,导致教师疏于考勤,学生到课率低
课堂授课中,由于传统课堂以合班形式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在考勤中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考勤,导致教师为了赶课程进度,不得不减少考勤,导致学生逃课,到课率低等问题出现。
        4.《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解决措施
        (1)《供配电技术》课程授课过程中,主动进行线上线下教学互动
        通过课堂研讨,MOOC平台线上和线下留言互动形式完成课程巩固。《供配电技术》授课前,教师团队采用研讨和教学示范的形式明确授课需求和授课内容。要求授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简要介绍课程概况、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构成以及课程总成绩的结构比例,对课程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多年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能全面把握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注意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并积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恰当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线上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适量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反馈授课效果。
        《供配电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积极采纳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团队通过相互检查与监督,能够做到课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科学准确,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辅导答疑新模式,每周均安排专人进行答疑,积极做好学生的辅导、答疑工作,以个别答疑为主,对共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学生通过在线作业,自动批改,自动统计作业正确情况,时间大大缩短。
        (3)《供配电技术》课程授课中严格落实学生出勤制度,维护教学纪律,规范学生行为。
        授课教师能够通过MOOC平台电子签到系统进行考勤,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考核方式耗费大量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督促学生按照学习要求,合理进行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对MOOC平台上学生提出的关于教学工作的意见,能够及时认真吸纳,及时整改。
        5.结论
        《供配电技术》课程工程性,实用性强,针对皖西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需要,对传统《供配电技术》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供配电技术》MOOC课程进行了解决,《供配电技术》省级示范课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林菊,赵欣,严立甫.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现场教学模式探讨——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供配电技术”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0):71-72+93.
[2]胡冠中.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重构——以供配电技术课程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20,39(05):137-140.
[3]吴慧芳,陈宇燕.《供配电技术》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J].轻工科技,2020,36(10):213-215.
[4]姚竞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供配电技术课程改革[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0,33(05):107-111.
[5]邓馥郁.《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20(23):49-50.
[6]易鸣.基于MOOC的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的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07):98-99.
[7]王颖丽,吉红,李彤.“工厂供配电技术”EPIP教学改革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03):16-20.
[8]王奕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7(01):73-76.
[9]卢闻州,王尉,王浩杰,徐颖秦,颜文旭.工程教育背景下《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06):31-33.
[10]张春,金震妮,刘世林.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供配电技术”课程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9,40(11):87-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MOOC)示范项目(2017MOOC356)、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2050),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供配电技术, 皖创智能创新创客实验室(wxxy2018066), 基层教研室示范项目(wxxy2019037)”成果
卢承领(1985-),山东成武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建筑电气的教学及教改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