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学过程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任美凤
[导读] 数学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浸润数学文化,崇尚情感价值;激发数学思维,追求创造能力;深入数学探究,注重体验感悟。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任美凤  215225

【摘要】数学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浸润数学文化,崇尚情感价值;激发数学思维,追求创造能力;深入数学探究,注重体验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思维 创新精神
        【正文】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一个学科,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了成熟的程度”,这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但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更是一种素养,即数学素养。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就是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运用并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以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文章试着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思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设计:浸润数学文化,崇尚情感价值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而且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因此,数学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是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源泉。
        比如在学《勾股定理》时,我在教学设计时引入了古诗“葭生池中”: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1丈=10尺)?
        用古诗来引入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采,寥寥数语便道出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堂教学:激发数学思维,追求创造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数学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至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而独具魅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供了很大的条件。所以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渗透思想,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习题:已知线段AB长8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且BC=3cm,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
        变式:已知线段AB长8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且BC=3cm,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生们很快画出习题其中一种情况的图,如图1,求得MN=BM+BN=4+1.5=5.5,


        这个时候,我就提醒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点C的位置也可以在点B的左边。学生幡然醒悟,马上画出了图2所示的图,此时,MN=BM+BN=4-1.5=2.5。因此看到变式题时就不再重蹈覆辙了,而是轻车驾熟地画出图3、图4两种情况的图,但在解题中发现无论点C画在哪里,MN的长度终究是4。


        这就是我设计此道变式题的用意,我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其中的玄机。最后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思考,发现两个中点间的距离何时会求两种值、何时只是一种值,关键是看中点分别是哪两条线段的中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条件,引深拓广,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考虑全面,并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也有利于学生善于归纳知识,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善于领悟和运用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评价:深入数学探究,注重体验感悟
        《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更切实地挖掘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有同学先证了△ABE≌△CDF,易得∠BED=∠BFD,再证明∠BFD+∠EBF=180°,从而证明BE∥DF,再加上DE∥BF,证明了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虽然解题步骤是繁琐了一些,但是解题思路还是清晰的,我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讽刺和叱责,我对他们的评价是肯定的。当然在表扬鼓励的同时,我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获得最简便的方法,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掌握解题的最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策略的选择能力。
        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多方面的、梯度式的评价,他们在不断感受新的挑战并体验新的成功,学生能够初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了数学认识,发展了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数学教学要注重操作体验、观察思考,依托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学生在认知中形成能力、培养习惯、提高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光伟.数学教学文化研究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孙露.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评价的观察与分析 [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