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   作者:李艳霞
[导读] 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活动开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也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李艳霞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第七小学  山东  烟台  264003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活动开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也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48-01

        引言
        教育水平发展业与国家级经济建设于自己社会创新能力提升有着直接影响,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家长不能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对其良好品质形成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此通过有效手段强化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1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形成独立自主的品行
        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并不只是为了打造团结和谐的班级,最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在自主管理意识中,不断地成长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很多小学生都习惯了依赖父母,任何事情都是父母安排好,自己完全没有思考的能力,而自主管理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每个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教育都尤为重要,而当今社会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即使成年也同样缺乏自主管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就有了的热门词语“妈宝男”“妈宝女”,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很多人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并没有让孩子持续不断的成长甚至成熟,而是更多情况下依赖于身边的人,以至于成年后依旧不能成熟的面对生活。在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实行自主管理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1.2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
        很多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形成集体观念,于是在成年之后的工作中也经常缺乏担当和集体观念。要知道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各种沟通以及相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集体观念乃至与集体荣誉感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生教育的阶段,抓住小学生成长的最好时机,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集体观念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很难去想象一个从小在班级就比较冷漠,对班级事物和同学并不关心始终游离在边缘的学生,长大后如何能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所以这个时期重点培养集体观念就是教育的首要目标。
        1.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担当,将自己的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庭,将自己的同学当成自己家人,用心去呵护和照顾以此让班级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好。这不仅强化了小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也会让小学生们在班级中能够主动爱护班级承担班级中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当这些孩子成年之后,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勇于承担责任,不会有漠不关心等消极心态。在自主管理模式下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



        2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的途径
        2.1营造人人管理班级的氛围
        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们对班级管理都有主人翁意识,并调动起学生们对自主管理模式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其中。例如:在班级的班干部选举上要更加民主和公正,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避免只注重成绩,要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有一颗愿意为班级付出的心。在班级管理中,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权利为班级的各项事务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也要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建议,对于有效的建议积极采纳并鼓励学生热情参与,为班级的管理积极献策,把班级的管理权交付给学生们,让学生们真正自主的管理班级。
        2.2激发学生创先争优积极性
        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们自主管理班级,同时可以采用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大家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班级这个大家庭。在每一次班干部轮班结束之后,同学们要相互测评总结出在此任职期间的管理做的好的部分和需要提升的部分,并对下一届班干部做出期许和规划,提高班级成员创新优先、向优秀同学学习的动力。此外还要嘉许做的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做好榜样,同时给与学生更多的机会做组织者、领导者,在自主管理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学生们更加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2.3加强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
        在过往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在班级的各项事物中也都是由班主任来全权决定,以至于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一直都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事的能力。要想培养小学生在班级中自主管理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将所有事务交给学生们管理,教师只做辅助管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独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担当能力,而教师也可以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更加了解自己学生的各项能力。当小学生自主管理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可以先帮助学生们分析问题然后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教师将班级管理权力交给学生,学生将认为自己就是班级的管理人员,应当向老师看齐,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能够自觉的去遵守各种班级管理制度,当看到其他同学存在不良行为时也会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督,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学生班级管理工作落实是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对自己以往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找寻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小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小学生们成为班级的主人,强化小学生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和配合能力,使学生们在管理中不断锻炼自己和发现自己。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学生时代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们在成年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上做到自主独立。
参考文献
[1]刘敏. 农村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9(32) .
[2]潘惠萍.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J].  教书育人. 2019(01).
[3]周红.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08).
[4]梁玉贞.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策略[J]. 文教资料. 201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