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统编版小学语文作业本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卢灿
[导读]

卢灿     杭州市文理小学  310012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209-01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现状分析
        在推进统编版教材学习中,发现学生在校期间总是没有时间完成语文作业本;统编版语文作业本在深度上有所提升,有些题目更需要老师的提点;教学时在课本和作业本之间频繁转换,教学的完整性也连贯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什么时候完成语文作业本,怎么有效使用语文作业本成了难题。究其原因:
        1.完成时间有限度。年段越高,每周的语文课时量越少,然而语文学习的难度在加大,七节语文课根本不够老师课本教学,更别说在课堂上留出大片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本了。
        2.作业题目有深度。统编版语文作业本的设计注重单元要素的落实,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注重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因此在题目的设计上有一定的深度,学生除了要自我进行深入8思考解题,有时还需要老师适时点播。
        3.涉及层面有广度。作业本的设计不仅面向课堂,也面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研究,甚至与家长进行合作学习。
        (二)研究价值
        1.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并进的体例编排,通过对作业本的研究,能帮助教师牢牢抓住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教学要求。
        2.灵活使用,体现导学助教功能。通过研究,帮助教师将练习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巧妙结合、有机渗透、有效融合,努力实现作业本的高效使用。。
        3.注重实践,展开学生思维过程。教师力求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知识,通过研究,也应让学生在作业中掌握技巧,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得到提高,在作业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指向
        1.深究作业本,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安排,以及真实的学情。依据统编版教材改版的《语文作业本》的设计恰恰也紧紧围绕着这三方面展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可以应用《语文作业本》一读课标,二解教材,三析学情,明白单元的任务与要求,进行文本教学目标的确立。
        2.活用作业本,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语文作业本》自使用以来,因其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关注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指导等优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也可以成为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的一个有效工具。包括预习任务的明确,教学切入点的把握,重难点的凸显,以及课堂问题驱动的形成等。
        3.善用作业本,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是否到位,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来显示。班级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语文作业本》中问题的安排由浅入深,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进行分层评价,并指导教学。



        2.研究内容
        (1)课前备课做依据
        ①读课标
        新改版后的《语文作业本》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体现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室备课之前,可以将其作为“课标要求”的具体表现,更直观的感受课程标准在这一学年段的具体要求,以便更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②解教材
        《语文作业本》为教师的教材解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途径。它的设计内容更加丰富,重难点显而易见,并根据不同的课型或文体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作业”,亮点纷呈,是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的好抓手。
        ③析学情
        小学语文课堂提倡“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会什么”,“学生不会什么”两个方向进行。
        《语文作业本》中的预习任务就可以帮助教师,有效高效的展开课前测,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困难点,进而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
        (2)课上任务做驱动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接受”更有趣,更有效。怎样才能有趣,怎样才能有效呢?“问题”是提升学生内驱动力最好的助推剂。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精彩的提问,就能够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①预学任务的明确,建立学习支点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学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联系,帮助学生很好地梳理预学的要 求和任务。预学要求能够让学生学有支点,习有拐杖,通过这样的预学要求既能很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顺畅地完成这些习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切入点的把握,快速融入课堂
        教学的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突破口,是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找到文本与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结合。我们可以在《语文作业本》中找到这些“闪亮点”,让我们的课堂条理更清晰,让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
        ③重难点的凸显,指引主要教学环节
        我们可以借助《语文作业本》中问题的设置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课堂问题驱动的形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但是,有很多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问题的设置不够灵活,一字之差,教学效果可能就没有那么亮眼。《语文作业本》中问题的设置正中靶心,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关注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指导,正好成为了课堂中问题驱动设置的参考。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就可以依据其进行。
        (3)课后评价促发展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是否实现,都可以依据《语文作业本》中的练习进行评价。《语文作业本》中的题目难度逐渐较深,教师在此就可以分层安排任务,有目的性的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形成闭环式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