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插图,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都本厚
[导读] 插图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小学生年幼,识字少,色彩鲜艳的插图更符合小学生的学情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涵。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特点,针对性提出利用教材插图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都本厚    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雹泉学校
【摘要】插图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小学生年幼,识字少,色彩鲜艳的插图更符合小学生的学情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涵。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特点,针对性提出利用教材插图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材插图;小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21-01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色彩鲜艳、清晰精致的插图更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需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
        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分析归纳,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有如下特点:
        (一)色彩艳丽,内容丰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以彩色绘本的形式展示,色彩艳丽,内涵丰富,涵盖了人物、动植物和故事等各种类型的插图。特别是小学低年段的教材色彩尤其鲜明,视觉效果显著,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传递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注重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插图采用了水墨画、水彩画的形式,画风清丽,形象生动,小学生认真观察就能有所发现,有所体会,便于辅助学生记忆文章。同时,插图中还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比如,在儿歌《剪窗花》设置了插图,插图中采用了我国的剪纸画,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儿歌内容,让他们了解到了优秀传统文化。
        (三)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趣味
        小学阶段,活动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材中的插图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知识水平设定了不同的插图,生动有趣,顺应学生的情趣,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
        (四)启发教学,富有时代特色
        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同上世纪语文教材插图相比,现如今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无论是图片风格还是色彩搭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教材插图内容都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其富有哲理性内容能够从道德、情感、审美等多角度给予学生启发教育。



        二、利用教材插图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巧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观察力的培养。借助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出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课文理解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文字基础薄弱,借助教材插图能够为他们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生活经验、年龄结构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的思维具有他们这个年龄的特色。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描述,容易导致课程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借助教材插图,学生能够在深入观察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遇见新鲜事物常会引发他们众多想象,但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素养相对降低,单纯的文字很难引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教材插图,配合教材文字,能够激发想象力和联想力。
        (二)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1.图文结合,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直观生动,可以将抽象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语文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帮助他们逐渐接受和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情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配合插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进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比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课文插图以事件发生顺序排列一组插图,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变化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答。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以问促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教材插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十分注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而写作离不开想象,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作训练,通常都会搭配相关的插图,且插图展现的内容并不完整,给学生保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学完这个小故事学生可能会有很深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创新表达,续写故事,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
        总而言之,“教材之中无闲料”,教材插图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同样有重要作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生动有趣,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富有时代特点和启发意义,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创新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插图的利用价值,让教材插图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海燕.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漫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
[2]杨震.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课文插图教学中的运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