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及实践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秦婷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具有众多的积极作用,能够培育较为全面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讲解课文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需要运用多种实践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等,这会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效果。

秦婷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具有众多的积极作用,能够培育较为全面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讲解课文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需要运用多种实践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等,这会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极作用;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18-02

        引言:目前,对各项课程而言,提倡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不能总坚持传统教学方式,应当突破传统限制,引导学生从合作、探究等方向发展,并且需要培养学习兴趣,遵照以上要求,应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适当的情境带动学生,这会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从而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1.1能够增强语文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包含多篇优质的文章,这些文章中包括许多学生未曾见过的生字、生词,只有通过阅读学习的方式,才能逐渐地掌握更多的生字词,进而可以逐渐提升阅读能力,并且文章中包括许多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需要学生阅读学习,从模仿到已用,进而可以逐渐提升写作水准,由此可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1.2能够汲取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优秀的文章不仅会提升阅读审美,而且会陶冶读者的情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孜孜不倦地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从中感知蕴含的思想情感,依次熏陶学生,令其汲取文中的积极思想,久而久之,会促使学生形成更多正确的价值观。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育观念严重
        在我国悠久的教育历史中,刻板、教条、严肃等词语是人们的第一印象,至今在有些教师的思想中,仍然具有严重的传统教育观念,延续着落后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欠缺充足的积极性,提不起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这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2阅读、写作分开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写作是两大重要的模块,两者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融合使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教师会将两者分开教学,既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又不利于加深教学印象。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3.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开展阅读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推动全体学生深入课文中探究,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贯穿识字、朗读、阅读等多个教学部分,从而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文《天窗》中,分别描写了雨天和夜晚两个场景,表现了乡下孩子们从小小天窗中感受到的乐趣和精神慰藉,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先从课文找生字,要求学生通过翻查字典的方式,找出慰、藉、卜等字的读音,认识这些生字词的含义,然后开始自行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需要注重某些汉字的前后音,如“鹰”字是后鼻音,随后会挑选文中某些字词作对比,让学生深刻记忆字词,如将“蝙”和“鹰”字作对比,强调“虫”字旁和“鸟”字旁,将“闪闪烁烁”和“霸气十足”作对比,强调四字词语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仔细讨论课文内容,当在阅读第1到3自然段时,需要小组讨论“老屋屋顶上的天窗有什么作用?”,可以紧扣“暖和的晴天”、“光纤和空气都有了”等短句进行分析,遵循该思路,归纳该部分的内容核心;当在阅读第4到7自然段时,需要小组讨论“孩子们被关在屋子里的感受是什么?”、“‘这时候’分别具体指什么时候?”、“慰藉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说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会帮助学生发现本文的关键句,将阅读思维拉近本文的主题。
        在深化阅读的环节中,会要求学生再读第5自然段,体会文中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思考“孩子们是否真正从天窗中获得慰藉?为什么?”,令每名学生在组内与其他同学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随后继续讨论“‘卜落卜落跳’是怎么的跳?体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情绪?”、“闪电一‘瞥’表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有怎样的心情?”,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中孩子们的情绪,真正了解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3.2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
        在多篇教材课文中,都不能脱离生活色彩,这就可以在教学的时候设计适当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同时感同身受地体会课文思想情感,从而有利于加深阅读理解。
        例如,在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中,描述了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较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如在屏幕上出示某些表现雨后天晴的景色,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渐渐地想起自己曾经见到过的雨后景色,这时教师会进行提问,让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话表述看到的风景,渐渐地会让每名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中,然后告知学生本文内容有关雨后景色,令其自读课文,再挑选出本文中的某些诗句,引领学生进行赏析,品味本文的韵味,从而可以加深阅读体验感。
        再如,在课文《腊八粥》中,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吃腊八粥的回忆,这就可以联系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节日美食,让学生回想自己最喜爱的节日美食,抽问某些学生,令其谈一谈自己对节日美食的看法,随后再问说:“节日美食不单单有好吃的味道,还有特别的寓意哦,你们知道吗?”,这会引起质疑,接着会向学生介绍腊八粥的节日寓意,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行体会各个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通过文中某些短句进行分析,如“喜得快要发疯了”、“眼睛可急红了”等,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
        3.3融合写作开展阅读教学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和写作两者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写作需要从阅读中得到灵感,阅读需要通过写作增强阅读能力,那么可以将二者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加入写作环节,促使学生及时消化,加深理解。
        例如,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描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的事情,在看到被侵占地区我国居民受到外国洋人的欺凌后,有感而发,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这是本篇课文的核心思想,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开展写作。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对其进行分层,如将第1到10自然段分为第一层,总结每层内容的中心思想,如第一层说明少年周恩来立志报国读书,然后指定某些学生轮读课文,读出文中慷慨激昂的气势,感染在座的每位学生,随后会进行提问,联系当今的时代发展,对比本篇课文创作的时代,让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新含义,自由地互相发言,再要求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认为的读书的意义,最后会选择部分学生朗读自己写下的内容,这会有利于灌输爱国思想。
        再如,在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描述了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开采情况,以及从宇航员角度看待的地球外貌,需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那么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写作,抒发自己内心对保护环境的诉求。如在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找出“地球易碎”的各个方面,思考导致“地球易碎”的原因,同时在多媒体中出示某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如城市雾霾、酸雨、滥砍滥伐等,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环境问题对地球、人类的影响,然后要求学生化身为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写一篇简短的宣扬保护环境的短文,随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分享,这会有利于培养环保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头戏”,可以关联很多教学部分,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更高水准的阅读、写作等能力,同时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课外语文,2020(34):135-136.
[2]蔺香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学周刊,2021(02):151-152.
[3]牛风娟.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