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贾巴日拉
[导读]

贾巴日拉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金阳中学  四川 凉山  61625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55-01

        双语教育教学事业是一项长期光荣而又坚决的任务,彝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门新学科又是一门新科学,当今盛世中华民族之间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离不开)注定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形式多样、相互促进、优势互补、长期共存。对事物演化规律的认识就是对事物发展的研判。目前就全县双语教学工作而言,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其中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
        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彝语)起步,汉语会话过度,双语并重的一种教学体制。是凉山彝族聚居地区特有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为了减轻低年级彝族学生学习汉语困难和扫除障碍而以母语教学为起步的学科教学,它覆盖了凉山十七个县市,涉及上万名彝族儿童,我们要站在未来民族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实践证明,双语教学不仅能有效解决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时遇到的困难,扫清障碍,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只有利而无害。几十年的风雨坎坷,使双语教学更加光彩夺目,在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中正发挥作任何模式都无可比拟和代替的巨大作用。双语教学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正闪耀在凉山大地上。
        认识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在全国上下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的今天,各级部门审视度势,及时开展双语教师培训,使广大双语教师转变双语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不断探索和改革双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好双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全面实现双语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准确把握教材教法,全面完成各阶段教学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双语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把彝语文教学和汉语文教学分隔开来,只注重一方或放弃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
        二、立足当前,真抓实干
        双语教学事业在我县以曾经有过辉煌时期,一九九0年八月,金阳中学开始设立、招收双语班学生,正式开设双语初中班级,到九七年止,共招收四个班,毕业学生共98人,其中,升入昭觉县民族中学双语高中班17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8%,升入中专院校的3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33%。毕业人数与升学人数之比是2:1,地处高寒山区的丝窝乡出现了自古以来第一个双语本科生。可以这样说,那时的我们一穷三白,一穷是当时的大部分学生家庭都很困难,随时都有辍学流失的可能。三白是教师备课参考资料空白,查漏不缺检测资料空白,学生学习辅助资料空白。怎么办?我们只有紧密团结,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满怀信心;对待三白,我们形成了找资料、选资料料、共同讨论、共同定稿、排版、印刷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使我们的学生与其他班级的学生一样有书读,有试考。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有备上课和无备上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有的放失,而后者则是误人子弟,严肃地说就是谋害别人的生命。我们每备一堂课的教案所花去的时间总是是比在普通班上课的老师多一倍,但多年来,没有一个教师出现过不备课去上课的现象。付出的汗水和收获是成正比的。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辛苦得到了满意的回报。
        三、不断探索,注重科研
        新的事物都是在探索中被发现的,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们不
        断地探索。探索是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之一,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有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双语教学是一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新生事物,是凉山地区特有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门新的科学,其特殊性就在于以母语(舞语)起步,汉语会话过度,双语并重。由于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教训可借盗,因而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树立信心,拿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气概,在双语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适合双语教学特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能技巧,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应当前教学需要,又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完整的指导体系。
        科研是探索的一条途径。纵观当今名校,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将科研这一活动纳入了寻求提高教学质量途径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且科研组成员都是由名师和教学骨干人员组成的。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主旋律而被唱响。双语教学需要科研,更要科研,在科研中教师增智慧、增才干、增能力,学生得实惠。业精于勤,慌于嬉。只要脚踏实地敬业奉献,孜孜以求,我深信广大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将越来越精湛,双语教育教学事业的未来一定会充满阳光。
        四、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培训交流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团结与民主作风的建设。我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树立名师意识,实施名师工程,及时踏上国家造就名师建设工程这趟列车,积极参与认真实施,鼓励教师成名成家。名师是教师的旗帜,是学校的品牌,是办学的资源。造就一批炉火纯青的老教师,成熟稳健的中年教师,以及富有创意和锐气的青年教师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坚持“引进,培养、凝聚、交流、”的八字方针,创建优秀的教师群体。教师队伍不仅要在动态中求稳定,求生命力,求活力,而且,还应注重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缘结构的合理布局,防止近亲繁殖导致的理念单一、文化单一、风格单一,形成互补的杂交优势。同时,重视教师的培养。这样不仅保证了学校事业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不同风格,凝聚了多种理念。从而使同文教师群体成为一个博彩众长、集思广义、有着强劲合力的优势群体。
        我从事彝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是第三十八个年头了,我工作的一生是与彝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伴的一生。三十八年来,在彝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苦辣酸甜,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从识它,学它,用它,到懂它,爱它难舍难分,彝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成了我永远不解的心结,对从事双语教育教学事业,我愿意终身奉献,无怨无悔,如果可以选择,来生我仍然从事双语教育教学事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