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罗萍
[导读] 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合作,学生之间互相提升创造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激发学生自愿合作的学习心理和动机。

罗萍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和平街小学校  645350
【摘要】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合作,学生之间互相提升创造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激发学生自愿合作的学习心理和动机。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37-01

        引言
        对于中高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和低年级相比是有一定难度的提升。仅仅只是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很难讲清楚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和算理来源。因此,便需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的运算技巧等
        一、合理设计分组,提升小组合理性
        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形式,教师们通过组织小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实现能力和知识的提升以及拓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小组成员分配不均匀、小组合作积极性不高、小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无法发挥小组合作的真正价值和功能。基于此,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便是如何改善小组合作的问题,以问题为角度展开教学设计,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而目前小组合作现有的问题里,成员分配不均,是一个普遍并且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够采取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案,对学生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教师进行成员分配的时候也是如此。在传统的小组合作模式下,教师们一般按照学号、桌位进行分组,让前后桌或者同一批学号的成员搭配成一个小组展开合作。这样的分组形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最终导致同一个小组内的成员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以及不同的小组之间的平均水平差异过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就需要教师重新制定分组规则,合理地分配各个小组的成员,让分组更加合理化、有效化。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里,教师需要先对班级的小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观察,之后依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等综合元素进行划分,然后按照互补的原则,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内,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成绩、性格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在小组内的价值和作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小组的人数上,教师可以设定每个小组4-6人。这样既保证合作交流的丰富性,又不至于让人数太多带来课堂纪律问题。



        二、营造轻松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环节中敢于质疑和提问。这样有利于拉近距离,更好的传授数学知识。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因为中高阶段的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是开始具有难度,所以这时教师需要从心理上给予一定的鼓励,然后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增加学生解答数学难题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小数的乘法与除法》这一章节的总结课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班级联欢的模式,让学生事先分小组分任务,然后不同的小组购买不同的道具,但是有一定的数目预算。如一个小组负责买聚会所需的零食和水果;另一组就负责买一些装饰的道具。这样学生购买东西时能够真实的去使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对于小数乘除法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数量与单价,让学生去计算是否超出了预算。在整个学生自主设计总结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学会相关的简便运算,提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小组具有共同目标时,容易更加团结,这样大家会共同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性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小组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长处,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取长补短。
        三、小组合作设计课堂练习
        在很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经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但是在数学课堂练习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因为教师常常采取学生个人的测评方式,注重对每一位学生成绩的了解,从而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所以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模式,例如从划分小组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没有较为成熟的思维,多数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小组的划分,并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然后讲解小组合作模式下课堂练习的目标、任务以及流程等,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一定只是采取做教材上练习题的模式,还可以互相出题考察或者口头进行问题的交流和思路的探讨等。总而言之,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丰富教学形式,并且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如在学习西师版的《位置与方向》时,小组成员可以站在不同的方向、位置,然后让一名成员来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其他人位置的描述,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位置与方向。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建立基础的数学体系。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且对于中高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完善自我。另外,在课堂上,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氛围,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有助于顺利地展开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教学路径分析[J].学周刊,2020(30):145-146.
[2]赵德信.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2019(05):172.
[3]杨沙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八)[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