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楼菡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楼菡
[导读] 由于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今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以后的想法也很多,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而班主任负责了班集体的全部工作,也应该顺应新课改制度下的发展要求,合理的加强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但是,现在的小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还是较多的,大多数家庭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拘束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真正的身心发展,导致学生产生了过多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偏激

楼菡   义乌市佛堂镇状元里小学
【摘要】由于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今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以后的想法也很多,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而班主任负责了班集体的全部工作,也应该顺应新课改制度下的发展要求,合理的加强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但是,现在的小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还是较多的,大多数家庭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拘束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真正的身心发展,导致学生产生了过多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偏激,致使学生没有自信,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成为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阻碍因素。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多费点心思,对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使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36-01

        引言
        不论是对于任何国家,道德的品质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的重心。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提升学生整体知识素养的重点,但德育的教育才是影响学生三观,性格以及道德品质,做人规范的关键。对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把关,并且对学生的德育文化进行重点教学。而实效性策略在教学中的使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将其应用于德育教育中也有较强的必要性。
        一、德育教学的含义
        德育工作就是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等方面对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是非观和言行举止进行正向引导教育的一个过程,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直以来,德育工作就是学校开展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其不仅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还能为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情况而言,部分学校尚未确立德育教育制度。因此,与之相关的教学制度、考察制度与记录制度等更是无处可寻。在此形势下,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只能够依据其自身的主观判断展开相应活动,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供班主任参考。因此,这便导致了德育教育工作中主观性过强这一现象的出现。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引领和灌输式的硬性教育方式达不到思想渗透和教育引导的目的,没有围绕小学生成长发展所需的改变调整教育模式,没有体会幸福感的提升是当下德育教育最大困境。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一)德育融入学科教育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所有教师的基本任务,不同学科的班主任要围绕本学科教育内容展开深入研究,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要求。


学科特征是德育教育落实的根本,不同学科的德育要求与德育特点各有不同,教师既要遵循学科规律,又要发挥德育教育优势,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并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由单主体向双主体转变
        在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强烈的当下,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到德育工作有效性,只有让学生们更加有效地参与德育活动之中,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有效性。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积极策划组织,学生们要深入体验参与评价,二者的密切合作是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的保障。双主体德育教育观将班主任与学生列入平等地位,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够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平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使得德育教育能够在师生协作之下持续向前。
        (三)增进师生交流,获得学生的信任
        以信任为基础的班主任德育引导和教诲工作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执行,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幸福。赢得信任的前提是真诚的沟通和相互了解,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简单的对话并不能达到增进师生交流的效果,这其中是要讲究一定策略的,因此需要班主任在幸福德育工作中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者设置激发学生交流欲望的话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享和交流中,同时班主任要做一名好的倾听者和一名具有同理心的解惑者,如此一来不仅能很好地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活动和话题交流中,还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能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一方面缩短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另一方面班主任可收获学生的信任,逐渐让学生在这种话题交流中产生幸福感,进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组建德育小组
        通过德育小组开展相应的活动实现,让生带生,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班主任则做好辅助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采取适当的激励策略,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构建德育小组时需要科学分组,按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具体表现完成分组。在具体开展相应的活动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体现出科学性,评价要详细具体,从活动开展时小组成员协作状态以及最终的效果等多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为了使德育小组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可以引进激励机制,让各个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积分管理,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每做一件好事则积一分,再设置一些具体的奖励,例如学习用品等,作为实物奖励,这样可以有效让班级氛围更加活跃,还能够促使学生更重视这一工作。这种正面直接的激励形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让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好。
        结束语
        德育工作已经引起教职工作者的重视,德育教育对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应该有效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范畴中,还需增加德育教育工作任务量,自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使其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道德品质及文化素质的人才。对此,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时效性及优化策略进行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潇卉.小学班主任德育重点浅析[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57(12):51.
[2]李静文.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对策[J].东西南北,2019(24):158.
[3]刘兰.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科幻画报,2019(1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