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 山西省广灵县第一小学校 山西 大同 0375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一些生动、有趣、生活化的数学片段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增强对小学数学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趣味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115-01
生活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日常生活案例为出发点,利用自然材料作为数学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构建趣味导入,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知识内容也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其吸引力不强,所以造成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弥补数学的不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以“认识时间”为例,钟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知识的难度比较大。由于这章内容比较单一枯燥,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化趣味教学方法,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课堂趣味小游戏,抛砖引玉地引出数学知识。教师事先要准备好牙刷、作业本、玩具这三样物品,分别指代起床时间、作业时间、游戏时间,将选出三个学生分别代表一个物品,同时拿出备课时所准备的钟表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代表的时间来选择对应的钟表图片,当三位学生都选好各自的图片后,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所选图片的时间。答对最多的学生为游戏的获胜者,可以获得教师奖励的一支铅笔,激发学生对后续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将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数学案例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既能够方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引入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的学习短板。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阶段数学知识的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通过介绍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小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认识数学的作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促使小学生把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
以“面积”为例,教师在讲授这堂课时,可以借助教室中现有的事物开展情景教学,比如教室的黑板、学生的课本、门窗等。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自主地去对这些物品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出的长宽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各组再利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计算出相应物品的面积。计算出结果后,组织测量相同物品的各组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计算心得。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面积的概念?引发小学生对于面积知识的思考后,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好奇心便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面积相关的场景,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巧设课堂提问,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可以以生活案例为出发点,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在生活中运用和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眼中什么都是新鲜的,有很强烈的自主探知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自主探知欲,通过提出生活化趣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获得有效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比较分数大小”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当分子一定的时候,分母越大,分数的整体值就越小呢?”的问题,借助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了解兴趣。同时组织小组进行“切蛋糕”的事物情景探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话,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方法,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练习的过程。在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的练习。因为,与数学课堂相比,更让人“头疼”的是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和编写有趣的数学习题,使学生以探究的态度解决问题,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又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课堂上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身上做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中边与边的关系通过自己制作梯形图形,了解两者的区别。这样,学生在解决老师布置的习题时,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趣味教学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小学生还处在童年时期,个人自尊和自信的形成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对待每一个学生,照顾他们脆弱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趣味性教学评价,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比如,一块糖果可以作为奖励,满足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对于最近表现不好或犯过错误的学生,老师千万不要讽刺,也要肯定和鼓励,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契约关系,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和个性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趣味游戏,创设生活场景,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课堂问题,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进入数学世界,渐渐喜欢上这个看似枯燥的课题,从而应用数学,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王亮.巧用生活资源,优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J].亚太教育,2019,(06):114.
[3]丁广锋.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积极进行生活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03-104.
[3]张婷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