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吴必潜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吴必潜
[导读]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优化和创新。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供参考。

吴必潜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753200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优化和创新。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06-01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而是片面地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身对创新性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发自主地投入高中数学课堂。
        (二)遵循开放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能力通常是指带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过分依赖教师,只是简单思考问题后觉得无法解决,就向教师求助,这样虽然能够很快的解决数学难题,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因此教师应当打造开放性的高中数学课堂,让学生尝试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数学难点,在独立思考中创新方法,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遵循递进性原则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在考虑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工作,逐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同年段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调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向。高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学习压力骤然上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从兴趣着手,通过趣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基础,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巩固和情感的引导,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借助教具锻炼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从日常教学着手,借助教具锻炼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基于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全方位地看待和理解数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是需要对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前准备教学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素材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以立体图形相关知识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物品带到课堂,拉进现实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以此作为教具提供给学生观察。在观察教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发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平面问题,创造性的解决立体图形的学习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外部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十分深远,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情境,为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空间。教师首先需要对高中数学学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准备创设情境的相关素材。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都与概率息息相关,在关于概率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关于抽奖的事例作为教学材料,并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抽奖的情境。趣味性的抽奖互动活动中,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生活中的经历理解问题,并在情境中对概率和可能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同时也要在课外时间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设计和开发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把握好实践活动的难易度,避免学生在投入大量精力后,仍然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相较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探究知识,并尝试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借助教具锻炼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36-37.
[2]郝旭.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19):39-40.
[3]郭丹,郭微.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