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张四平
[导读] 随着分组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既承认小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数学思维等方面的优势,也发现小组中学生之间交流被动、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小组合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分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以及课堂问题设计三方面提出策略,进一步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

张四平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四中学  河北  廊坊  065900
【摘要】随着分组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既承认小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数学思维等方面的优势,也发现小组中学生之间交流被动、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小组合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分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以及课堂问题设计三方面提出策略,进一步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51-01

        引言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抽象化、复杂化,分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解题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小组学习效率低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要么不能理解分组教学的内涵,继续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么不能深刻理解分组教学的目标,使得学生的分组停留在表面。造成分组后的学生缺少有效的交流,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数学题目的讨论,部分学生从依靠老师讲解题目变为依靠同学讲解,缺乏自己思考、总结的过程。 
        (二)忽略學生个性化发展 
        分组教学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同一小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部分老师容易忽略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不能对学生采取针对化培养。导致采取分组教学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而基础较薄弱学生的成绩也得不到提升。 
        二、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一)科学化分组 
        开展高效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是实现学生分组的科学化,老师在将班级学生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学情,还要考虑分组的人数和组内成员的组合结构,并以实现分组后的每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对平衡为目标。 
        具体而言,老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小组分成偶数、小组成员也采取偶数人数,便于课堂上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两交流;老师可以在分组之前,采用课堂解题、试卷测试等综合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学习情况记录档案,根据档案灵活化对学生的分组;在实际分组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合理分配男同学与女同学,帮助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火花。 
        一次分组并不代表永远的分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等方面,采取临时分组和长期分组的方式。


例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用临时分组;在教授较难的问题时,可以将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分成一组,讨论不同的解题方式的优劣,将基础较弱的学生分成一组,讨论解题过程和计算过程。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分组教学中转变老师为主、学生被动记忆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而言,老师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首先,老师可以在每小组内部选择数学基础较好,热心帮助他人且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作为组长,帮助组长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能够发挥带头作用,在小组内部组织成员之间的讨论,侧重由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向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解释难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的选择。其次,老师可以在小组讨论之后,组织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思维方式和计算方法,避免在小组教学中组长或者基础较好的同学成为“主角”,其他学生习惯听他们讲解,自己怠于思考的现象。 
        例如,在讲解含有多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运用常规方式计算,将题设中的面积拆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计算,再让组内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常规方法,并让其他同学在讲解后,总结解题过程,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基础较好的同学思考“割补法”等简便方法,并由老师向同学们规范讲解。 
        (三)层次化设计课堂问题 
        分组教学并非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学,而是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专门化的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的实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档案的创设,另一方面是课堂问题的层次化设计。 
        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任务,将内容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问题,同时注重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再将一元二次方程用图像表示,最后对比学习方程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其中解析一元二次方程和作图的步骤可以分配给基础较弱的同学,将两个图形进行对比分析的任务可以分配给基础较好的同学。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又能对学生能力实现针对化培养。 
        三、结语 
        总之,分组教学是教学方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数学能力都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由于实施分组教学时间较短,实践分组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还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灵活化学生分组方式,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式,提高分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艾力江·多力坤.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422-423.
[2]向巴旺姆.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2020,17(28):181.
[3]白玉荣.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4):134.
[4]林芹.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6):138.
[5]吴国连.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18,(16):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