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吟唱与小学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田学燕
[导读]

田学燕    河北省保定市县学街小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032-01

        国学经典本是流动的艺术,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诗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在古代社会都是可以吟诵甚至歌唱的鲜活艺术,诗歌是凝固的音乐。以传统国学经典为依托,将传统经典与音乐相结合,让经典走进音乐,融入课堂,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海洋中, 对于学生加强学习国学经典、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1. 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我国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构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指出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明显弊端,明确提出要改变教学手段、加强学科融合。另外,《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欠缺弊端明显。虽然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古典诗词,但这些仅有的内容根本无法真正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吟唱,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这种教育方式的改变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2. 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实现课程功能转变的应有之义
        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形式、多样化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课堂。应该打破原有老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国学经典看似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但却充满了人生大智慧、大道理,对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三观意义重大。把国学经典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实现课程功能由单纯的讲授教学向直观的生动教学方向转变,通过吟诵和吟唱,提升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把语文课堂真正激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韵、国学经典之美。
        3. 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的内在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内容要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当前的“国学热”就是最好的例证。把国学经典以吟唱的方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兴趣,尤其是与《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经典永流传》等电视节目相结合,能够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起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
        1.吟唱示范
        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以播放歌曲听唱为主,电子琴伴奏,教师范唱为辅,课下带领孩子们学习经典古诗词歌曲,通过看视频听原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苔》这首歌曲,我给孩子们播放了经典咏传中梁峻和孩子们的原唱视频,很快孩子们就能准确的跟着一起哼唱主旋律部分。


歌曲高潮部分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反复让学生听,老师用电子琴反复弹奏,让孩子们通过听旋律把握音准。通过这种吟唱示范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没深切地体会到苔藓旺盛的生命力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花开起来虽然只有米粒一样大,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我们的社会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2.师生创编
        在学习了每首诗歌之后,我都会带领孩子们再次进行创编,比如二声部的简单创编,让歌曲某一段有一个简单的和声,或者就某些段落进行多种形式演唱:男女生轮唱,分角色演唱,师生对唱等。还启发学生就诗词内容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同时鼓励班里会器乐的孩子参与其中。比如班级里有会古筝、琵琶、尤克里里、电子琴,竖笛的孩子,师生共同创编一个间奏部分的小乐句,或者长音部分填充两小节旋律音,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编积极性,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国学经典的认知能力。让孩子们在参与创作中做学习的小主人,将国学经典演绎得有声有色。
        3.吟唱竞赛
        每学习一段时间的国学经典内容后,我都让孩子们以竞赛的模式选举出优秀的孩子担任小组组长,领颂,或领唱,每天早读时间带领孩子们进行复习,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为了在竞选中表现优异,孩子们回到家中都能主动的对着镜子练习吟诵表演,通过反复练习,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能力、朗诵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听唱能力。
        4.吟唱表演
        通过学习一段时间的国学经典吟唱,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好听易学的经典歌曲如《苔》、《但愿人长久》 、《明日歌》 、《送孟浩然之广陵与赠汪伦》 、《静夜思》、 《咏鹅》  等。在此基础上,我利用班会课,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以独唱、小组齐唱、全班合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通过表演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三、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1.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国学素养
        国学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素养的提升对语文学习举足轻重。通过把吟唱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唱的方式,使学生完全融入语文课本内容之中,身临其境、真正感受的经典的魅力,真正理解到古人之伟大,真正领悟课本的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主题确定到内容编排,从角色分工到剧本创作,对语文老师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老师必须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首先做到自己对国学经典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再通过剧目的编排与学生一起来实践自己对经典的理解。这对提升老师的业务素养至关重要。
        3.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这种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由教师主导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转变,完全符合新课标对教学改革的要求。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