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国家机构有哪些》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说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党双美
[导读] 从教材、学情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新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道法课例《国家机构有哪些》紧紧围绕五大板块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挖掘内涵,在体验中发展素养,通过五个环节和三种方法的教学,有效的践行和落实了新课改的理念。

党双美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小学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从教材、学情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新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道法课例《国家机构有哪些》紧紧围绕五大板块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挖掘内涵,在体验中发展素养,通过五个环节和三种方法的教学,有效的践行和落实了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国家机构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174-02

        《国家机构有哪些》是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个内容。本册教材作为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专册,突出了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的编排意图,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记并理解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及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通过辩证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其中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理解掌握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从教材、学情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内涵,在体验中发展素养,是本节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获奖课例《国家机构有哪些》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与同仁们共勉。
        1、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让课堂结构更完美。
        《国家机构有哪些》曾是笔者参加区级优质课竞赛的获奖课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情,多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将教学重点定位在从生活走进人民代表大会,在活动体验中探究国家机关的产生,挖掘内涵,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发展核心素养。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创景导入----设问讨论----交流互动---归纳反馈----强化认知“五个”环节,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让学生对国家机构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授课时创景设问 ,极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归纳,从而突破重、难点;通过对教材资源的融合和处理,使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上,教师通过适时对学生针对性点拨,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思路的突破口。
        在创景导入环节,教师用汇报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新话题——国家机关的产生。开课后,师生再进行谈话,从学校、伍家岗区、宜昌市、湖北省、国家少代会代表的产生一步步引入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在学习新知、设问讨论环节,学习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首先让学生观看人大代表小知识视频,然后自由讲一讲各自记住了哪些关于全国人大的相关知识,紧接着请同学们打开小组的资料包,分小组认真学习课本,最后全班汇报学习成果,通过视频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及全班交流中,轻松愉悦地了解到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一府一委两院”等知识。
        在设问讨论、互动交流环节,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全国人大代表聆听、讨论、表决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情景图,提出为什么说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等问题,让学生讨论互动交流,然后一步步得出概念理性结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法律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同样如此,“一府、一委、两院”等国家机关在日常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也就是受到人民的监督。
        在归纳反馈环节,由于同学们对“关键词+箭头强化相互关系”经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和多个活动的铺垫后,对其中的“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一委两院”等关键词形成了水到渠成的思维导图,所以,教师出示任务单分小组合作画梳理图进行归纳反馈,然后请学生上台对照梳理图进行讲解和白板演示,这一环节,再次加深了课本关键词语的理解,强化并巩固了这一教学重难点。
        在强化认知环节,教师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服大考究”为主题,首先通过课件呈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穿制服的图片,接着提问讨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为什么必须穿制服”,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制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象征和执法的重要标志。最后观看短片《爸爸的警服》,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感受,认识到每一个穿警服的叔叔、阿姨只是我们千千万万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其实制服更代表着一种爱岗敬业的情怀,一种永垂不朽的牺牲精神!这样,师生在一步步深入的学习、交流和探讨中,在图片和视频的轮番熏陶或潜移默化中,认知得到了强化,情感得到了升华,这种认知和情感饱含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情怀和全心全意服务于人的意识。



        2、周密组织教学内容,五大板块,让教学活动更精彩。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教者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块”:即走进国家机关的产生——探究国家机关的产生——探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关键词+箭头强化相互关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服大考究,同时配以“五项”体验活动:即“说说国家机关”、“看看国家机关的产生”、“想想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强化国家机关相互关系”、“了解身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等,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体验、表达、辨析,水到渠成地得出“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的结论。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至始至终体现出以“五大板块”内容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提升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思路,每一项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为生活实际服务。活动的设计科学合理,活动的实施回归本真,没有走过场,没有搞形式,舍得花时间,善于给空间,学生认真地看,静静地想,充分地说,实在地做,认知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在活动体验中探究国家机关的产生,让学生从生活走进人民代表大会,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在活动中挖掘法治意识,但又不概念化,活动形式多元化,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特色。
        第一个板块 “说说国家机关”,用学生各自汇报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走进国家机关的产生;第二个板块“看看国家机关的产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学习资料包、自主读课本等体验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实实在在地学习新知;第三个板块“想想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通过六人合作,讨论交流,由扶到放,互换思维,厘清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第四个板块“强化国家机关相互关系”,学生用分小组“画图法”,结合实际,拓展思维,加深学生对“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一委两院”以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概念性理解;第五个板块“了解身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出示多张图片,引导学生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穿制服的层层深挖,后观看短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制服不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象征和执法的重要标志,更是象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强同学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五大板块”,五项活动 ,上承下启,步步相连。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既又参与、又有体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辨中激活了思维,在合作中产生了灵感,在体验中提升了素养,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华丽转变。
        3、精心选择教学策略,三种方法,让教师教学更睿智。
         一是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评价、眼神鼓励、动作交流,时时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大爱。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尽量做到精练灵动,指点引领恰如其分,教学风格清新朴实,随机板书别出心裁、简明扼要而又一目了然,只有这样,学生自然会在无意识中脑补关系图,起到穿针引线的效果。
         二是精准切入现代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如,直观的人大代表小知识视频、庄重的人大会议现场视频、“十八大”资料包、有趣的现场白板小演示、感人至深的《我的爸爸》小短片……这些都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无不彰显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教师教育手段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状态的和谐面。整节课堂教学没有装腔作势,处处体现温情,处处充满激情!
        三是灵活处理和对接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当学生提出一些与本课学习关联不大或下一课马上就要重点学习的问题时,教师灵活处理,恰当点拨引领。如,有学生看了人大代表小知识视频问道“什么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有同学学习了“资料包”后,问“澳门代表团为什么没有少数民族代表”等等。又如读完课本49页的第三自然段后,有学生私下问我“地方人民政府正职和副职是什么意思”、“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又是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有了认识,并在进行深入地思考,教师顺势而导,举一反三,巧妙回答。事实证明,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科回归本真,在活动中挖掘内涵,在体验中发展素养,问中促思、思中悟道,是道法课教学应该选择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