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徐晔
[导读]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和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一系列合理化教学建议。
徐晔   四川省泸州市忠山学校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和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一系列合理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171-0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它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强度,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考试机械分成一定类型,记忆题型,学生纯粹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思维禁锢,达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让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和探索,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抄笔记、被动记忆和完成老师作业,因而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欠缺。因此,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第一步。针对这种现象,本人专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提倡自主学习的讨论,用身边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内容包括: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自主监控学习全过程;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重新定位与教师的关系;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意识的交流等,提倡“信赖但不依赖老师;学习忙碌但不盲目。”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了明显觉醒。
        二、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教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1.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原理时,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这时不断剪、拼、折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2.多让学生合作讨论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注重主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生先于课堂学习的独立学习行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教会他们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由于数学的前后知识关联比较大,所以学习新知识前,了解所学内容并连贯以往学过的知识,形成初步的印象这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一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二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三要尝试练习,及时巩固,做到会做一道,就要做对一类题,举一反三。四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并及时消化。(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数学的知识点繁、碎、容易遗忘,因此要经常复习。必需时要时常总结比较,理清思绪,学完一节课一复习;学完一个知识点一复习;学完一个章节一复习;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及时地复习,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所学知识,那么会对学生掌握其他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课后复习也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
        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都比较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积累越来越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倦、厌倦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节,加强积极评价的实施,经常鼓励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学习态度,坚持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平均速度”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初次教学这类题目时,可以尝试结合分层教学,对题目问题进行分解,比如已知分段路程长度、分段的速度,可先提问总路程、分段路程的行驶时间,最终提问总路程的平均速度,不仅给了更多学生答出问题的机会,还启发了解题思路,时加以积极评价的话,还能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贤虎.基于深度学习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3):32-36.
[2]李璟.体验式学习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18.
[3]王媛.发现问题陷阱魅力培养数学批判思维[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