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盛开美育之花——浅谈高中历史课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屈梅
[导读] 新时期教育理念特别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还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美育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美育教学内容,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五育并举”培养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主要通过学科内容审视

屈梅    陕西延安中学  716000
【摘要】新时期教育理念特别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还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美育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美育教学内容,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五育并举”培养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主要通过学科内容审视、传统文化体认同、学科意蕴挖掘等途径进行。
【关键词】“五育并举”历史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166-01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美育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美育教学内容,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五育并举”培养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主要通过学科内容审视、传统文化体认同、学科意蕴挖掘等途径进行。
        一、挖掘教材美育价值
        历史课教学资源丰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科技发明、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都为学生的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材的全面性,证实了在培养学生美育价值方面发挥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它们以其独有的神韵向学生传播美,激励学生向往美、创造美。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去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美育价值。如青铜器、瓷器、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等,总是立体地鲜活地展示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如从古陶器、青铜器的纹饰等,理解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从生产力、信仰、审美等多维视角审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如从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里,感受他们所传递的时代价值追求……历史学科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对象需要体验和鉴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人类文明历程的演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以达美育价值培养的目标。
        二、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历史课堂是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阵地。无论是人物精神性格的美、反映社会关系的现实美,还是文物珍品的艺术美,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使其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美育渗透与融合的结果。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挖掘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素材的基础上,通过挂图、插图、自制图片、影像视频等资料,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比如,在学习《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首先引入费之雄《锦绣中华龙门对》:“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以横览数万里神州锦绣河山,纵观五千年祖国灿烂文化的壮阔胸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大量的引文,精美的赏析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楚辞》到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反映出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推动学生理解美、发现美、感受美的意识的产生。在学习《古代中国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讲述汉字、书法、绘画、音乐、歌舞、戏曲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量艺术作品的图片与鉴赏,使学生拥有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体验。 再如,欣赏古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艺术品的环节,可以从生产力的角度进行历史文化的介绍,利用不同的精美图片,加深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最后,设计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发展。课堂上,欣赏美的同时感悟美的内涵,通过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学生审美要求的同时,达到传统文化体认同的目的。
        三、发挥学科美育意蕴
        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就应该先让学生懂得美的内涵,不仅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还要有心灵美、道德美。我们对美育的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美的欣赏,更要通过艺术美的陶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美育教育才有了现实意义,历史课才能发挥学科美育意蕴。
        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学习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大都能够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安世济民的人文情怀,是一种天下为己任的历史担当,是一种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优良品质。这些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的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华,对于培养坚强不屈的的奋斗精神,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道德追求具有极其重大的教育意义。学习中外历史知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分辨美与丑、善与恶,懂得人性的美好,懂得将文化知识、社会事物从美的角度出发去判断、去考量,去发扬美好,守护善良,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可以帮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争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美育熏陶价值尽显。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是深度推进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历史学科价值和“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认识历史,取决于他们的审美旨趣,取决于他们对现世和未来世界的审美取向。历史教学的过程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实践进行认知、批判和反思的过程,是师生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要深刻认识历史教学的审美旨趣,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充分的美育渗透,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让历史教学真正承担起灵魂呵护和价值引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蓉.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J].成功:中下,2018(11).
[2]张娇.高中历史教学美育渗透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