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兰大小学版(医学版)》2020年6期   作者:杨海花
[导读] 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具有高度得临床应用价值。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海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 甘肃、兰州 730000 )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科在20196-2020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基于临床护理方法差异进行对象分组,共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实验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从护理后患者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两方面针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护理效果差异显著。结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具有高度得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模式;风险护理;心血管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多油多肉食物的摄入使心血管疾病呈现上升趋势[1]本文,笔者将我院内科在近年来收治的100例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样本用于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旨在全面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在20196-2020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差异为分组依据进行分组,常规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50-85岁,平均年龄为(66.0±5.6)岁;实验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53-88岁,平均年龄为(67.0±6.1)岁。本次临床研究预先经过了院方伦理研究会讨论通过;经检验,两组患者个人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合并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样本。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即针对患者个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可行的饮食方案;由医护人员每三天对病房进行一次消毒,保证病房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在消毒后不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如不达标及时消毒处理;叮嘱患者将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改掉,并保证每日充足的休息时间;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对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

实验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同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护理模式。首先,成立风险护理小组,综合评价分析患者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概率估算,对影响风险的因素进行研究[2];其次,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风险发生后的处置措施;再次,对小组成员进行风险防控的培训和学习,并在日常加以考核,确保医护人员具有相关知识和业务能力。

1.3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3]。其中,依从性主要从服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等,分值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不良事件包括药物外渗、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用药错误、坠床等[4]

1.4统计学方法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则表明护理效果差异显著[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护理效果差异显著。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1 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对比

分组

服药依从性(分)

随访依从性(分)

生活方式依从性(分)

常规组

48±3.0

59±3.0

58±2.6

实验组

62±2.5

71±2.0

45±3.0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在患者护理期间,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可见,实验组护理方式在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2 常规组、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详情

分组

药物外渗(例)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例)

用药错误(例)

坠床(例)

不良事件发生率

常规组

5

1

0

1

14%

实验组

2

0

0

0

4%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主要有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脂、心率失常等,且在中老年群体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出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科学对症的临床护理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与医护工作者的配合度具有高度的价值,同时必要的教育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事故的几率,为患者预后质量的整体性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6]。在本文中,笔者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样本作为本次临床回顾性研究对象,常规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实验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结果显示,经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三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常规组(28%),P<0.05,可见组间护理效果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具有高度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美红.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77+185.

[2]刘会如.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71-72.

[3]李见芳,缑百妮.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1):166-167+173.

[4]佟朦.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5(15):52-53.

[5]侯岩芳.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1):8-12.

[6]丁萍.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联合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