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兰大小学版(医学版)》2020年6期   作者:姜达 于健中 倪荣帅
[导读] 在对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的效果更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姜达 于健中  倪荣帅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600

摘要:目的:探析放射影像学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6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者,将其根据放射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X线平片组48例和螺旋CT88例,其中X线平片组进行普通X线检查,螺旋CT组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对两组患者在检查结束后的异物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够有效检查出小儿气管及支气管中的异物,但螺旋CT组患儿的异物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的效果更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放射影像学技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螺旋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adiographic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foreign bodies in trachea and bronchus in children. Methods: 136children with tracheal and 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X-ray plain film group48 cases and spiral CT group 88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methods. In the X-ray examination, the spiral CT group performed spiral CT scan examination, and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foreign body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Both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detect foreign bodies in the trachea and bronchi of children, but the detection rate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spiral 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X-ray plain film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s trachea-bronchial tube, the use of spiral CT scanning is better and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radiographic technique; pediatric trachea; bronchial foreign body; spiral CT

由于幼儿年纪尚小,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身边及生活诸多事物好奇心较大,因此易将随手抓到的异物放入口腔中引起气管、支气管堵塞。异物堵塞气管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呛咳等症状,甚至是窒息而亡,对患儿身体健康危害极较大[1]。临床研究显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多采用放射影像技术加以诊断,以期能早期制定出治疗方法,挽救患儿的生命。放射影像技术能够准确分析异物大小、异物形状以及异物特质等,从而采取准确的抢救措施。故而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诊断,将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影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诊断,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1月—20204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阳性异物136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放射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螺旋CT88例和X线平片组48例,其中X线平片组进行普通X线检查,螺旋CT组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螺旋CT组中男性53例,女性35例,年龄9个月~9岁,平均(5.56±4.95)岁;X线平片组中男性30例,女18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5.47±9.65)岁。纳入标准:患者均为10岁以下儿童;均伴有阵发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现象。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的迁延性肺炎;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患者存在肾、肝功能障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普通X线检查

本次研究中,X线平片组患儿进行普通X线检查,采用设备为柯达GEdiscoveryXR656X光机,具体检查过程为:取患儿仰卧位,让患儿家属在旁边对患儿进行安抚和体位固定,减少扭动以致影响检查结果,在患儿深吸气时摄片,这个过程中需注意肺部透亮度是否呈均匀一片。


1.2.2螺旋CT检查

本次研究中,对螺旋CT组患儿采用螺旋CT检查,型号为OptimaCT660 64排螺旋CT,层厚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100mA。检查具体过程为:取患儿仰卧体位,调整合适的检查参数后,将其数据使用工作软件进行分析,检查时将患儿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的图像进行适当调整,以致呈现出最清晰的图像,在视野调整后,再检查患儿肺部的异物征象[2]。扫描完成后进行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和气道重建。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要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气管以及支气管异物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显示,螺旋CT组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直接提示存在异物的患儿有83例(94.32%),间接提示存在异物的患儿有5例(5.68%),异物检出率为100.00%X线平片组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直接提示存在异物的患儿有14例(29.17%),间接提示存在异物的患儿有16例(33.33%)异物检出率62.53%,比较结果为(χ2=38.45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小儿人群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极易发生异物误吸行为,异物被吸入进小儿人群的气管支气管后将导致肺气肿、肺不张、肺炎等。基于此,临床需加强早期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准确诊断,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期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学者认为,造成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小儿人群极易将食物或者玩具放入口中,由于哭闹不停或者突遭惊吓导致痉挛性咳嗽,异物进入小儿的气管内后发生憋闷或者呛咳等状况[3]。儿童意外死亡中异物堵塞支气管是主要因素,当外源物进入支气管,会造成呼吸不畅而出现缺氧状况,加之异物刺激呼吸道分泌黏性物质,使缺氧加重,若不及时取出异物,患儿将窒息死亡。由于患儿调节能力较弱、病情发展快、手术风险高,所以要加强手术中护理,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做好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风险事件。

文献研究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病情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管阻塞程度及异物的性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在病情较为严重情况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在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是诊断金标准,但上述方式极易给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未被临床广泛使用。放射影像技术主要通过某种介质作用在人体之中,充分显示人体结构图像,继而为疾病的诊断提出可靠参考依据。放射影像技术中的X线检查方式能够清楚地显示阳性异物性质,但是在阴性异物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异物的间接征象及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病史,与此同时要求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深呼吸[4]。有学者认为,对于具有透光性的异物能够根据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间接征象(如肺气肿、阻塞性肺炎等)来予以确诊,对于不具有透光性的异物能够通过直接征象(异物大小、异物具体部位、异物具体形状等)来予以确诊

是,由于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检查过程中配合度不高,加上无法有效掌握其呼气频率和吸气频率,所以单纯依靠 X 线检查会出现较高漏诊率和错误诊断率。放射影像技术中的DR检查方式具有较高图像分辨率且无须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深呼吸,具有较高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除此之外,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图像资料,便于做出准确判断。DR检查技术不仅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定位异物位置,而且有较高图像分辨率,随着多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日益提高临床准确诊断结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异物取出具有重要价值。应用DR检查技术检查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过程中,可明确观察异物形态以及异物大小,与此同时准确掌握气管支气管解剖细节,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因此逐渐成为临床首选方式。

有关研究显示,在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过程中,结合其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能明确诊断病情。充分利用放射影像技术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细致化的检查,进一步全面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性质,显示具体征象。在应用DR检查技术检查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过程中,可取仰卧位,确保患儿情绪稳定,与此同时安抚患儿家长情绪,告知患儿家长积极配合诊断的重要意义。此外,在检测患儿吞咽异物时,需保持轻柔的动作,便于提高异物征象检出率。

本次研究也显示,应用螺旋CT检查的螺旋CT组患儿异物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应用普通x线进行检查的X线平片组患儿异物检出率62.53%,表示螺旋CT检查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采用螺旋CT检查的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异物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98-99.

[2]陆庭斌.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133-134.

[3]温伟春.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4):5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