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凤霞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评价KTH整合式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设置护理研究,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抽选法分组后,研究期间予以对照组(n=45)基础护理,观察组(n=45)KTH整合式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护理依从度、不良预后发生率差异。结果:护理实施前1周,患者各维度自护能力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3月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知识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期间,观察组治疗依从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心脏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KTH整合式护理,可在积极培养患者全面自护能力基础上,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控制临床预后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KTH整合式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慢性疾病为诱因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病情复杂性高、病程长、进展慢的特点,且部分患者或由急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转化发病,受心脏功能病理损伤影响,患者病情进展期间存在极高心脏不良预后风险,需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完善护理措施,优化患者自护能力,维持临床预后安全[1]。因此,为评价KTH整合式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特设此研究,研究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本院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设置护理研究,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抽选法分组后,研究期间予以对照组(n=45)基础护理,观察组(n=45)KTH整合式护理。
对照组(男/女,23/22),年龄最大者87岁,年龄最小者55岁,平均(71.08±5.42)岁,病程5~17个月,平均(11.02±2.08)个月;观察组(男/女,24/21),年龄最大者86岁,年龄最小者54岁,平均(70.25±5.29)岁,病程5~18个月,平均(11.55±2.12)个月。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此研究;患者均为慢性心力衰竭确诊、定期复诊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或(和)器官严重功能性障碍病变者。
1.2方法
基础护理:即在患者对症药物治疗期间,就各类药物具体服药情况予以明确,实施健康指导等。
KTH整合式护理:(1)知信行护理:知信行水平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显著影响,需在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疾病基础知识的宣教引导力度,使其可在疾病知识掌握后逐渐影响自身健康行为。(2)跨理论护理:即在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健康引导,制定个体化饮食、运动计划等,采取积极措施干预其健康质量。(3)健康信念护理:需在治疗护理期间,维持患者积极治疗信念,应针对个体情绪差异实施相应正念引导护理,以维持患者自身正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3]。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护理依从度、不良预后发生率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差异性分析由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比完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护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实施前1周,患者各维度自护能力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3月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知识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ESCA评分对比(±s)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实施前1周,患者各维度自护能力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3月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知识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期间,观察组治疗依从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心脏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KTH整合式护理,可在针对患者知信行为、基础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实施综合性护理后,实现对患者临床预后风险因素的积极规避,为预后提升奠定护理基础。
综上所述,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KTH整合式护理,可在积极培养患者全面自护能力基础上,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控制临床预后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滕惠敏,李莉.AIDET沟通模式联合KTH整合式护理模式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304-3305.
[2]关小伟,张雪,金月.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全面引导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09):1146-1149.
[3]王昕.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