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黑龙江省双鸭山中医院 黑龙江省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大柴胡汤与消炎利胆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消炎利胆片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大柴胡汤与消炎利胆片联合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积分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37%和84.21%(p<0.05)。治疗后WBC指标联合组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慢性胆囊炎加用大柴胡汤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柴胡汤;慢性胆囊炎;消炎利胆片;联合治疗;效果
慢性胆囊炎为中医学中的“胆胀”范畴[1]。中医认为该病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情志不遂、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导致胆失通降,抑或久病体虚,劳欲过度,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胆络失养[2]。西药治疗短期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疗效不理想。加用中药大柴胡汤治疗,临床疗效更为理想,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3.5±2.5)岁;病程6~13个月,平均为(8.1±1.6)个月;联合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5.5±3.5)岁;病程7~13个月,平均为(8.5±1.5)个月;2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即消炎利胆片,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联合组给予大柴胡汤与消炎利胆片联合治疗,消炎利胆片用量同对照组,大柴胡汤(柴胡,陈皮、白芍、川芎、枳壳、姜半夏、黄苓、大黄、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每日2次服用。
1.3 观察判定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对治疗前后WBC指标进行对比。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或部分消失,症候积分减少大于75%,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症候积分减少大于30%,影像学检查有2项以上明显恢复。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见表1
.png)
2组患者治疗前WBC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病位为肝胆、脾胃、肾,而病理因素是湿、热、气滞、血瘀、气虚、毒盛[4]。由于慢性胆囊炎病程时间长,虚实兼有,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区分。一般来说,新病多偏实、偏热,久病多偏虚、偏寒,更久则成血瘀证或虚实夹杂。西医治疗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对症状明显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常给予解痉镇痛药、利胆药和抗感染药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多因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所致,临床治疗要进行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等法。
消炎利胆片能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症状。与大柴胡汤合用可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大柴胡汤用柴胡黄芩调和少阳之气,疏通枢结,祛胃邪热,用半夏降气化痰祛邪,散血消肿,用芍药柔肝止痛枳实消饱,用大黄清肠胃,推陈出新,用姜枣、荣卫平肠胃。
本研究中,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症状积分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37%和84.21%,对比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胆囊炎引起的WBC升高,治疗后明显改善,联合组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
总之,慢性胆囊炎加用大柴胡汤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强. 大柴胡汤在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09):193.
[2]霍玉辉.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12(003):44-45.
[3]王会. 急性胆囊炎应用头孢曲松钠与消炎利胆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v.19(93):201+212.
[4]赵钧锋. 柴胡疏肝散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 甘肃科技, 2017(2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