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6期   作者:朱明杰(1) 景于家(2)
[导读] 分析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

        朱明杰(1)  景于家(2)
        乐山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四川乐山  614000(1)     乐山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四川乐山  614000(2)
        【摘要】目的 分析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组与A组,各34例,A组予以常规Lahey + Braun 吻合术,B组予以P型空肠袢代胃术,分析2组治疗价值。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体质量增加明显优于A组(P<0.05);B组、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8%、29.41%,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实施P型空肠袢代胃术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率,优化体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P型空肠袢代胃术;胃癌;胃切除;消化道重建
近年来,胃癌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现阶段临床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而全切术是治疗胃癌常用术式,虽获得一定认可,但临床研究发现,诸多患者术后易丧失胃功能,进而对其生活质量及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实施全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极少数患者死于疾病复发,而术后营养不良为主要死亡因素,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呕吐、恶心、腹胀、腹泻等不良症状,进而对其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全胃切除术后予以消化道重建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发现,P型空肠袢代胃术应用于该类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规避并发症发生率,优化预后效果,且受到临床诸多医师的青睐[1]。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予以P型空肠袢代胃术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8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组与A组,各34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8:16、15:19例;年龄分别为50—68岁、51—70岁,平均值分别为(62.7±4.1)岁、(63.9±3.8)岁;病程分别为:2—17年、2—16年,平均值分别为(9.3±3.2)年、(9.8±3.3)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全胃切除术,A组选择常规Lahey + Braun 吻合术,第一步骤需对患者十二指肠残端予以封闭干预,于Treitz韧带下约45cm处经结肠,选择上提空肠袢以及食管断端吻合术,同时在患者食管空肠断的吻合口下约40cm处,经Braun吻合口肠实施输入袢以及输出袢处理。B组予以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距离Treitz韧带15—20cm处截断空肠,并游离肠系膜,经结肠上提远端空肠,并下拉食管,于离远端空肠离断端20cm处结肠前将空肠吻合、食管,于距离空肠吻合、食管15cm处将上提空肠及远端空肠断端吻合,并构建出“P”型。于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40—50cm处对空肠远端、近端部位实施吻合并完全重塑。
1.3观察指标
(1)观察2组各项指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体质量增加)。(2)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开展数据计算软件为SPSS19.0,检验结果表法为 “X2”、“t”, 计数资料表示为“%”、计量资料表示为“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指标变化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且B组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胃癌特别是晚期胃癌治疗中,全胃切除术仍属于临床首选治疗措施,和常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相比较,该方案更具有较高疗效。相关研究发现,权威切除术后需予以消化道连续性重新建立显得至关重要,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消化道功能性及完整性[2]。
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与患者营养状况、消化道重建方式存在密切关系,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率及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增加营养物质吸收、维持消化道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师重点关注内容。既往临床以Lahey + Braun 吻合术进行治疗,虽获得一定治疗价值,但无贮袋,且未切断空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消化道排空速度,其对消化道、小肠内吸收营养成分均产生不良影响[3]。而P型空肠袢代胃术属于一种新型重建方式,该胃部重建手术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合理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价值,可有效增加食物容量,减少返流量,只要恰当控制禁止,即可起到显著作用。同时可保障远端空肠贮袋与十二指肠肠镜相贴紧,能够充分发挥生理吸收功能,确保胆汁和胰液得到充分混合,有助于提高患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缓解其术后体质量的恢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规避不良症状发生[4]。而本文研究发现,B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A组,且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充分说明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实施P型空肠袢代胃术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率,优化体质量。
综上所述,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实施P型空肠袢代胃术可获得显著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志敏.P型空肠袢代胃术对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12):78-79.
[2]张曰涛,陈秋楠,田洪伟.P型空肠袢代胃术对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4(10):997-999,1002.
[3]冯海平,王腾祺.胃癌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中应用P型空肠袢代胃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7):56-58.
[4]王洪政.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胃切除患者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4):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