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后美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绥芬河 157399
[摘要]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10月纳入时间段,自愿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9例,实验组29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在延续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对比。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抑郁(SDS)、焦虑(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延续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自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心肌坏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时还要注重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患者均无肝肾功能疾病。(2)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书》。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疾病患者。(2)认知障碍患者。
纳入时间段:2019年4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自愿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以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9例,实验组29例。
对照组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6岁,中位年龄(67.00±1.03)岁;实验组29例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56岁,中位年龄(66.50±1.02)岁。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1]。
实验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1)设立专门的延续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设置延续护理方案[2]。(2)在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及时丢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禁烟禁酒以及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4)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讲解药量以及用药方法,督促患者按时服药[3]。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采用SF-36评分表进行评测);(2)抑郁、焦虑评分对比(采用SAS、SDS自评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测)。
1.4统计学方法
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性,当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得知,两组患者在延续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对比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png)
讨论
将延续护理干预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当中,通过用药指导,健康随访以及饮食指导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依据表1、表2当中的数据我们可知,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SDS)(29.38±1.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69±0.29)分,(P<0.05);焦虑评分(SAS)(28.21±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13±1.39)分,(P<0.05);心理功能(89.53±7.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9.52±4.01)分,(P<0.05);生理功能(85.83±7.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26±4.23)分,(P<0.05);社会功能(86.25±6.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32±1.30)分,(P<0.05);物质生活(92.23±5.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1.32)分,(P<0.05),得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以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亚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23-224.
[2]叶丽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33):44-46.
[3]韩成成.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