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质量改善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6期   作者:张欣
[导读] 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质量改善的效果观察。
        张欣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质量改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预见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预见组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护理前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与预见组护理前EF与CO指标(38.40±3.24)(3.75±1.11)与(38.93±3.61)(3.90±1.41)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预见组EF与CO数据(48.31±5.62)(5.42±1.55)高于对照组(41.60±5.55)与(4.68±1.21)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心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质量;效果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作为呼吸内科极为常见疾病,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疾病出现后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咳嗽,尿量减少等症状,严重危害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升高抵抗力降低,进一步影响疾病治疗后身体健康的恢复。相关研究表明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护理,对患者心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升[1]。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基于患者疾病护理需求以及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进行及时预防的护理手段,对患者疾病治疗以及早日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预见性护理实施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研究预见性护理实施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预见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预见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44±2.2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2.51±2.47)岁。经计算机数据录入比对,显示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且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年龄>65周岁;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诊断患者;知情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脏器严重损伤;残疾患者;不接受医学观察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内容主要为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知识讲解,叮嘱患者在疾病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给予患者基础饮食干预。预见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卧位指导: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身体器官衰老,长时间处于相同姿势极易压迫患者骨质。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更换卧位姿势。同时叮嘱患者家属也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翻身动作需轻柔。并发症护理:长时间卧床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皮肤红肿,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预防,定期清洁患者皮肤,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颜色,及时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有助于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护理:年龄的增长会导致患者肠胃蠕动降低,为保证患者疾病护理效果,需要为患者进行科学饮食管理,多食新鲜蔬菜以及水果。心功能护理:当患者疾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康复训练,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锻炼患者心功能。患者患病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排痰,指导正确呼吸方式以及咳嗽用力方法,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必要时给予药物护理,进一步改善患者疾病症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5.4,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见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呼吸疾病,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疾病多发生于35-74岁的中来年人群,老年人居多。通常疾病发生后主要表现的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浑身无力,身体机能降低以及心功能下降等症状,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因心血管异常发生死亡[2]。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情进展缓慢且需要长时间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年龄增长,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预见性护理是临床疾病护理过程中常见方式,对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让家属以及患者熟悉疾病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同时加强对患者饮食进行护理,叮嘱患者戒烟酒,戒辛辣,戒油腻,戒刺激性食物,并多食用维生素,新鲜蔬菜以及水果,补充蛋白质等,还需要对患者腹部按摩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发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与按摩,防止血栓发生。对咳嗽严重患者、呼吸困难患者、排痰困难患者使用药物护理,同时积极鼓励安慰患者,提升患者护理积极性,更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3]。
        本研究对84例患者分组实施护理,护理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对护理质量提升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质量,对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效果好,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顾益君, 李露莹, 赵晓倩. 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017(021):244-245.
        [2]赵云燕. 协同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28):252-253.
        [3]张依然, 王蕾. 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 2019(A01):33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