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 北京 100000 身份证号:37132319861014****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2020年10月手术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科室之一,保证手术效果对于患者愈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有效的配合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2020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针对手术治疗的114例患者开展不同护理模式实施效果对比,并在如下报告中具体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0年4-2020年10月手术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32±5.67)岁。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7.74±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医生工作,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护理。⑵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
1.2.1术前护理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护理人员需搜集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充分了解其个人状况,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客观地评估患者实际心理和生理需求,做好手术室环境护理工作,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大致流程、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将手术过程中药物、用品等准备好,做好消毒杀菌等工作。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前很容易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强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可为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同时向患者讲解成功案例,以此来最大程度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自信、乐观的良好心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患者家属可以同时为患者展开辅助护理,给予患者更充足、全方位的关怀与爱护等。
1.2.2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需要布置好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卫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温度以21~25℃为适宜,湿度控制在58%;大部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均会受陌生感影响,产生诸如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介绍手术室中各项器械和用品的应用方法,加深患者熟悉感,对患者注意力进行分散;准备好枕头和被褥,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尽量减少患者裸露在外的皮肤面积,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爱护;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配合医生各项操作,确保动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等。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身上存在的异物或血迹进行擦拭,确保患者身体清洁、干燥,注重患者隐私性,可利用毛毯等盖住患者身体,尤其是隐私部位。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将其送回病房,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和实际病情的关注程度,引导患者说出主诉要求,在患者出现不适等时,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必要情况下可进行二次治疗等。术后需严格确保病房安静、干净、舒适、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定时清洗和更换患者的床单和被罩等,做好清洁工作,预防并发症发生。根据患者个人体征和实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出适宜的科学饮食、运动和康复训练计划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1)分别应用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评分≥57分表示存在焦虑风险,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风险。(2)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评估两组护理效果,包括护理安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管理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与护理效果呈正相关关系。(4)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十分满意为>90分,比较满意为70~90分,不满意为<7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患者手术治疗的全过程,为了最大程度缓解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临床医护工作安全性,所以制定并落实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医学事业飞速发展而形成和完善的一种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从以往的被动服务转换成如今的主动服务,根据患者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等不同,制定和落实丰富的个性多样化护理策略,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给予手术室患者人性化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的关注程度,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优质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有助于促进临床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精致化、完整化的体验,将人文护理、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融合为一体。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保障患者护理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手术室患者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落实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整体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红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9):2338-2339.
[2]廖淑芬.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84-85.
[3]张玉萍.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2019,25(4):266-267.
[4]陈林.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饮食保健,2019,6(3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