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娣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肝科二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在医院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7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SAS)评分和抑郁量表(SDS)评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1)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比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对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缓解其不良状态和情绪,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内科护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运用效果
引言
医院系统疾病是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近年来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及工业生产的加快,空气质量也逐渐下降,这使得各种医院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医院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严重、病程长,同时患者也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而在疾病治疗过程,受诸多因素的的影响常使得患者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因此在对疾病的治疗期间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中,探讨在医院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给予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协同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干预效果,以提供相关人员有价值的参考借鉴。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内科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0.23±2.33)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21~67岁,平均(41.15±2.07)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在医院内科护理工作中持续开展延续性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最终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来,笔者经过梳理文献,多数科室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引入了延续性护理理念,将对患者的护理从院内延伸至院外的社区,甚至家庭。这些科室包括了骨科、肿瘤科等。医院内科的患者与这些科室的患者有相似处,有的患者甚至是多种疾病并存,因此,在护理中有必要引入延续性护理,在院内积极进行干预,在病情恢复到符合康复要求时可转到社区康复或者家庭康复,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和随访工作,一方面提高护理质量,巩固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2)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一对一的制定与实施。第一,在患者进入医院后,根据其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内容与过程,并做好用药说明,防止出现用错药的问题发生;第二,护理人员采用轮班制度,以便患者在24h内有需求有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与满足,同时也是防止患者身体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降低患者在医院的风险率;第三,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则务必要对每天每次的护理进行文字记录,假如患者对用药或者对护理有异议可以提供相应证明证实。
第四,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情况都不相同,所以护理人员要先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一些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护理水平,这样在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冷静分析,正确引导解决。第五,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推行责任制,把照管患者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即每位患者都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其中护理的内容涉及很多,主要是心理上、身体上、生活上。在这个过程中,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度,这样护士才能够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也能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处理才会更加及时到位。3)注重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在医学人文或者说护理人文逐渐被重视的同时,一度只关注了对患者或者家属的人文关怀,但对护士的人文关怀没有得到重视。各个科室的护士都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倦怠或工作压力,护士在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生活压力,这对于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是不利的。因此,有学者开始积极研究对护士的人文关怀,首先从护士的幸福感研究开始。但是研究多面对护士的整体情况,缺少具体科室的研究,因此,在对医院内科推进人文关怀时,除了要研究面向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怀措施,也应注重如何改善护士的工作体验,如科学配备医护比例,组织丰富的团建活动,探索护患对话方式,针对医院内科的一些患者身体的一些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情况,医院需要向护士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研究组患者依从性比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内科疾病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因疾病病因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为了取得满意干预效果,强调实施科学对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然而从既往护理情况来看,通常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常规护理不仅缺少针对性,同时护理重点在于疾病及生理方面,这使得护理效果往往不佳。疾病防治是保障机体健康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患者健康发展的关键。预防医学中表示,对疾病发病原因以及预防等知识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消除病害,分析影响机体健康因素,并对流行疾病规律进行总结,方便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疾病的预防不仅是防止疾病发生,而且也是帮助机体增强抵抗力的过程,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及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主要卫生防护,进而为机体创造符合其健康发展的生产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进而从根本上上解决疾病发生及发展问题。由此可见,疾病健康防治对患者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对健康以及无症状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将环境与人群健康作为研究的中心内容,进而帮助实现机体健康效益最大化。研究显示在对医院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强化人文关怀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有满意效果,其中人文关怀护理是一种遵循“以人文本”护理理念的护理关怀服务,在实际护理过程将人文关怀护理体现在护理各个细节中,护理人员发自内心实施有效干预,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心理护理干预则是考虑到医院内科疾病患者常会因发病突然及治疗难度大为出现不良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疾病治疗信心,为疾病康复提供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灿辉.医院工会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积极开展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9,306(1):194.
[2]徐毅.肿瘤内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8):1001-1002.
[3]王晓宁.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4):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