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王平
[导读] 很多人都听说过消化道出血,但是,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并不了解

        王平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四川邛崃市611530
        很多人都听说过消化道出血,但是,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并不了解,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说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内镜治疗该疾病的效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见急症之一,多由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消化道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血管病变、机械性损伤、肿瘤等因素所致。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十二指肠、胃、食管、上段空肠、胰管和胆管发生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既往,临床多采用奥拉美唑、去甲肾上腺素、云南白药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当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时,采用药物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证实,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优势,原因为在内镜引导下,可帮助治疗人员快速找到患者出血病灶,然后,采用注射器对病灶部位进行精准给药,可促进药物直接作用于出血病灶,从而能发挥快速和有效的止血效果。另外,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出血点,还可在内镜引导下应用环扎、止血夹夹闭、电灼等方式进行止血处理,这样不仅能提高患者止血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其再次出血发生几率。


2.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尽管,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为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还需要治疗人员掌握规范的治疗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1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对于病情发展较缓慢的患者,治疗人员可在内镜引导下给患者出血病灶局部注射10mg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在出血血管周围0.5cm左右范围内进行多点注射,止血后,可停止注射和拔针。对于病情发展较快的患者,则需先在内镜引导下,对出血病灶行环扎、止血夹夹闭止血,再给其温水送服10mg去甲肾上腺素。
2.2注意事项
        虽然,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术中也易引发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事件,因此,还需要治疗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1)术前,治疗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出血部位进行初步判断,也即判断出血部位为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然后,准备好胃镜或肠镜,若为上消化出血,准备胃镜,若为下消化道出血,则准备肠镜。(2)判断出血病因,治疗前,治疗人员还需对患者出血病因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判断,并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消化性溃疡、贲门撕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若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因此,需要准备好组织胶、钛夹、套扎器、三腔二囊管等快速止血设备,以便能快速控制患者出血症状。(3)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治疗前,治疗人员还需全面了解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且呼吸、心率较快,需及时对其行针对性处理,若这类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较危急,需及时对其行气管插管,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对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4)及时转运,内镜对大部分消化道出血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少部分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若在治疗过程中,治疗人员发现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需及时终止治疗,并快速对患者行介入治疗或转科,以免延误其最佳抢救时机。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不仅能达到快速、有效的止血治疗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但是,需要治疗人员掌握规范的治疗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保障内镜治疗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