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菱
汉源县中医医院,四川省雅安市62530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逐渐增加,失眠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长期受到失眠的困扰,使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医院寻求解决失眠的烦恼。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患有顽固性失眠的中年男性,刚刚40岁的高先生可以说正值壮年,但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何故,突然开始出现失眠,并且越来越多重,甚至表现出彻夜难眠、心慌、心累、疲乏无力的情况。我详细询问病史,并做了系统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的问题,遂建议高先生接受中医治疗。对中医一无所知的高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开了3付汤药嘱其回家煎服,并教会高先生按摩穴位以调治其失眠。三付药服完后,高先生的顽固性失眠有了显著改善,再继续调理了一个疗程,高先生的失眠彻底根除了。
当然,类似高先生这样失眠的人还很多,高先生的经历只是众多失眠者的一个缩影。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充裕,娱乐节目繁多,导致生活不规律,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开始饱受失眠的困扰,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存在有顽固性失眠的情况。通常对于顽固性失眠的情况,绝大多数人都会去医院开一些安眠药进行服用,但许多人在长期服用安眠药后会出现副作用,最后发展到服用安眠药的剂量越来越大,失眠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甚至毫无效果。此时,有些人便想起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方法,开始尝试采用传统医学来进行治疗,慢慢地把失眠消除了。现在我就把治疗失眠的中医调理法介绍给大家。
在了解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前,还是要先了解一下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指的是什么?通俗地讲,中医辨证论治就是分辨疾病的部位,找出疾病的根源,抓住疾病的性质,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论治。中医治疗体系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时就已开启了中医治疗的大门,到了先秦时期进一步形成体系,《黄帝内经》就是其代表;而到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自此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系诞生了,在此之后,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已形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而在当下,人们对于中医的关注度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疾病时,选择中医或者是中西医相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许多罹患顽固性失眠的病人,也选择中医中药进行治疗。
在传统医学上,失眠往往会被称为“目不瞑”、“少寐”以及“不寐”等,其认为失眠的发生,主要与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阴不平阳不秘,阴阳失交所致;并以此为病机,辨病辨证划分出多种证型,主要包含脾胃湿热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肝火扰心证、胆郁痰扰证。要区分这几种证型,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中焦失运的脾胃湿热证,存在此证的患者多表现出辗转难眠,睡中不安,胸闷嗳气,纳食呆滞,大便稀溏,治疗此证之顽固性失眠的患者,需要应用健胃和中、清热化湿的药物。其次是本虚标实的心肾不交证,此证患者多存在入睡困难、心烦、心悸多梦、头晕、健忘、咽干、少津,此证患者在治疗上,需要应用滋阴降火以及养心安神的药物。再次是心脾两虚证,此证患者则存在阴虚血少的情况,表现为睡后多梦、易醒、头晕、腹胀便秘、面色少华,此证患者在治疗上,需要以补益心脾、生化气血为主。更有是肝火扰心证,表现为不寐多梦,甚至彻夜难眠,急躁、易怒,伴头晕目赤、口干苦,此证患者在治疗上,需要以清肝火、宁心神为主。最后是胆郁痰扰证,此症多存在情志不畅,表现为无法入睡、惊悸不宁以及胸闷痰多,此证患者在治疗上,需要以畅情志、清胆火为主。
不同证型其治疗方法与治疗原则也不相同。
中医不仅分辨出顽固性失眠患者的各个证型,同时还根据证型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证型的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药方剂:
1、半夏秫米汤治疗脾胃湿热证之失眠
半夏秫米汤属于《内经》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是治失眠第一方,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个方剂主要由半夏和秫米两味中药组成。服用此方药后,可解除胃气不降、胸脘满闷、腹部胀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情况。若中焦失运日久,致饮食积滞,可加服成药保和丸;保和丸的使用,可追溯到元代《丹溪心法》,主要由山楂、神曲、麦芽等组成。存在有食积的患者在加服此药后,便可以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从而改善因食积内停、胃气不降、清阳不升所导致的失眠。
2、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证之失眠
黄连阿胶汤属于安神剂-交通心肾剂,出自东汉《伤寒论》,这个方剂主要由黄连、阿胶、黄芩等多味中草药组成。服用此方药后,可解除心中烦闷、睡眠差、入睡困难的情况。同时,此药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3、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证之失眠
归脾汤属于补益剂的范畴,出自明代《正体类要》,方剂主要由当归、白术、远志、酸枣仁等多味中草药组成。这个方剂最为主要的效果在于,补益脾肾以及养血安神,对于因气血不足而导致失眠、多梦以及健忘的患者来讲,此方药可起到标本兼顾的调治作用。
4、龙胆泄肝汤治疗肝郁化火证之失眠
龙胆泄肝汤属于清热剂,出自清代《医方集解》,方剂由龙胆草、黄芩等多味中草药组成,此方剂主要针对因肝郁化火而导致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当患者服用此方药后可以疏解肝气、心神安宁,失眠的情况便得以化解。
5、黄连温胆汤治疗胆郁痰扰证之失眠
黄连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黄连组成的方剂,属于祛痰剂,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方剂由黄连、竹茹、枳实等组成,对于存在胆郁痰扰证失眠的患者,此方药可有效改善患者入睡困难、心烦以及胸闷的状况。
除了上述这些常见的中药方剂外,还有许多对于失眠有显著效果的疗法。如中草药中还有酸枣仁、远志、夜交藤等,其中酸枣仁能宁心安神、生津敛汗、增强免疫,可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远志能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可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多梦与健忘惊悸;夜交藤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对于因心神不安、忧郁以及血虚而造成的失眠有显著效果,特别对更年期女性的失眠效果更好;除中草药外,刮痧、针刺、艾灸、穴位按摩等,同样对治疗失眠有好处,医者常常配合运用。
总而言之,中医在治疗顽固性失眠方面有一系列合理的疗法。中医瑰宝千百年来一直护佑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前的方剂,直到今天,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选择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时,应当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对证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从此摆脱顽固性失眠的折磨,获得新生,乐享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