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焱森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卫生院 四川 内江 641103
在中医内科,很多患者因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等身体不适症状而就诊,最终被诊断为消渴病痹症。说起“消渴病痹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什么疾病。其实,消渴病痹症是中医的术语,属于中医学一种痹症疾病。该病经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对感觉、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造成损害而发病。患上消渴病痹症的时候,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肢体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等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但很多消渴病痹症患者,对自身病情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出现消渴病痹症症状后,就会非常担心,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消渴病痹症。我国传统中医在治疗消渴病痹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也逐渐显露出优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消渴病痹症?
消渴病痹症,中医证名,主要是以消渴为主要病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所致之证,以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肌肉萎缩等为主症。经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痹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危害消渴病痹症患者的下肢神经,严重影响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增加肌张力减退,肌无力,肌萎缩以及瘫痪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二、消渴病痹症的病因病机
目前认为,患者出现消渴病痹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西医方面,消渴病痹症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
②中医认为,消渴病痹症归属于痹症,以痛、麻、淤、顽为特点,与肺、脾、肝、肾脏腑相关。病因病机主要是标实本虚,标识多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过度、过服温燥药物、邪气入侵;本虚多为五脏亏虚,痰瘀阻络等为辅。
具体问言,即平素里,人体劳逸不当,气血双虚,损害肺气,脾失健运,肝血亏虚,筋骨失充,因感受风湿寒邪,亦或是饮食不节,邪气入侵经络,痰湿阻滞,经脉受阻,导致痹痛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怀疑消渴病痹症,应积极就医,结合病史,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中医望、闻、问、切检查,听诊,叩诊,配合血常规、电生理检查等相关检查,由医生根据患者消渴病痹症的中医辩证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开展早期治疗。
三、中医特色技术疗法如何治疗消渴病痹症?
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具有价格便宜、无明显副作用、无明显耐药性、疗效明显等优势。应深入研究每一位消渴病痹症患者不同症候特点,结合我国传统中医诊治消渴病痹症的丰富经验,辨证施治,以祛邪扶正、调整脏腑,控制症候,遏制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案。
①中医药物疗法。发挥中医核心思想,辨证施治。比如,气虚血瘀证型者,可选用人参益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开展医治,以补气活血;寒凝血瘀证型者,可选用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汤,开展医治,以散寒通络;阴虚血瘀证型者,可选用芍药甘草汤、汤红四物汤加减,开展医治,以滋阴理血;痰瘀阻络证型者,可选用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开展医治,以化痰通络;气滞血瘀证型者,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开展医治,以行气化瘀;湿热瘀阻证型者,可选用加味二妙散,开展医治,以清热利湿;脾肾阳虚者,可选用右归丸加减开展医治,以温补脾肾;肝肾亏虚者,可选用虎潜丸加减,开展医治,以滋养肝肾。
②中医艾灸疗法。伴肢体麻木、挛急、疼痛,以地机穴、委中穴等为艾灸主穴;伴肢体痿软无力者,以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为艾灸主穴;伴腰膝酸软者,以肾俞穴、神阙穴等为艾灸主穴。
③中医穴位贴敷疗法。伴肢体麻木、挛急、疼痛,于涌泉穴等处进行贴敷;伴肢体痿软无力者,于肾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等处进行贴敷。
④中医耳穴贴压疗法。于内分泌、脾、腰、足等穴施治。
⑤足部中药泡洗疗法。注意温度控制在38~40℃。
⑥双下肢穴位按摩疗法。按摩足三里穴、地机穴、气海穴、关元穴、委中穴、太溪穴、涌泉穴。
总之,消渴病痹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应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消渴病痹症进行医治,以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陶运霞,王丽,霍晶晶.中药复方治疗消渴病消渴病痹症的用药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11):2098-2104.
[2]谢海燕.中医辨证施护在不同证型消渴病消渴病痹症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1):104-106.
[3]孙芬.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消渴病痹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50-51.
[4]孙潇潇,冯占荣,赵乾,徐月,张跃.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消渴病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