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倩
成都高新区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00
高血压是我国中老年群体非常多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最近几年中,发病率显著增长,且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据统计,我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例为高血压患者。所谓高血压就是指,患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很高,不在正常值范围内,该病不可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需要终身服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式包含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具体思路展开分析。
1、西医、中医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
传统西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主要和患者的饮食(摄入过多盐、高脂肪、高糖分)、生活习惯、遗传、肥胖等相关,也有很多医学者提出假说,其中包含离子学说、胰岛素抵抗学说、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学说等,其中有指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也和内皮功能异常、血小板释放功能增强有关。
中医普遍认为高血压是因为素体禀赋不足,同时饮食失调、内伤虚损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从而导致阴阳失衡,身体出现痰多、伤阳、损阴、化火等变化。而高血压的发病内因是因为脏腑亏虚,同时长时间的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或刺激,加上长时间食用过肥或大量饮酒,都可能成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在高血压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就是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其中心脑血管疾病、肾合并症的必要条件就是气血逆乱。中医对高血压的分型主要包含痰湿中阻、阴阳两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在病变过程中血瘀是最重要的一种病理机制。
2、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思路
经过多个实验证明,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中药治疗。那么,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1 首先是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融合,使高血压的治疗、研究水准提高。西医的治疗原则是辨病,而中医的治疗特征是辨证施治。高血压对于中医来说属于“肝风”“头痛”“眩晕”等病证,临床症状和高血压其他并发症类似,但不能一概而论,对高血压的病理机制、病情发展、预后都不能预测,需要了解疾病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并寻找疾病某个阶段的差异,做到证病结合。
中医的证主要根据疾病发展情况某个环节的病理简述,主要包含发病因素、病情发展位置、疾病具体情况等,是疾病发展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可能发生异病同症也可能发生同病异证。
所以,即使是同一个患者,也可能随着疾病变化,证候也发生变化。因此应对病理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认识,了解证和并之间的规律,才能对某个环节的证和疾病相结合,虽然每个患者均有个体差异,临床症状不同,但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结合,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也是病证结合的基础。有实验指出,血瘀是高血压中非常关键的一种病理机制,可以说瘀血在整个病变中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而同时也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之一。随着高血压的病程变化,引起血瘀的原因也不同,血瘀证可能鉴证存在或者主证,也有实验证明,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平衡失调也可能是血瘀证的参考依据。
2 寻找中西医结合最佳治疗方案
西医、中医两种治疗方式,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各有优势和缺点,而在治疗的同时找寻其中的平衡点,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同时可以使治疗效果更高。西药的降压药物作用非常明确,现阶段针对部分单一重要或者有中药成分提取的药物有诸多研究,并进行中药降压的作用探究,主要从单一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紧张素、钙通道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将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中药实验结果相结合,协调配药可以将中药的作用充分发挥。
因为高血压是一种不能治愈且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随着对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已经指出,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均不同,所以在结合辨证、辨病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和危险度分层,才能实施对症治疗。经过多项实验寻找中西药物最佳治疗方案,既要降压效果良好,又得将西药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减少心脑、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3 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评价机制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高血压的目的都是改善临床症状,但同时也需要有明确客观检查指标的变化,循证医学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制定方案、探讨结果、下一步计划最有效的一种模式,所以在做到中西医结合的同时,还需要将循证医学理念融入于其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再根据国际或公认对有效判定疗效的标准,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用正确的统计方式,对最终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例如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治疗满意度等指标,才能明确中西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也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医学证据。
现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可以控制患者血压,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但仍然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想要充分发挥其中的优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例如寻找病征之间的规律、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建立评价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