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疫情防控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刘胜红 刘晓容 刘倩 陈德娟
[导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网底”

        刘胜红  刘晓容   刘倩  陈德娟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    重庆400800
        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网底”[1],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基层医院普通存在诊断技术水平低、院感防控体系不健全、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分区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伴随疫情防控基于战时状态发展为常态化,夯实基层医院疫情防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基层医院为核心,分析基层医院疫情防控存在的困境,提出加强医共体建设,建立院感质控体系,通过专家帮扶、培训指导、督导指导等措施,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合理配备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高双向转诊效率等应对策略,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联合抗疫、各司其职的疫情防控战略格局[2]。
        关键词:基层医院;疫情防控困境;医共体;应对策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世界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给群众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国务院批准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难艰,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3]”。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后疫情时代,本文从分析基层医院存在的困境入手,通达医共体建设,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强基层、补短板,提升基层医院疫情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1 基层医院面临诸多困境
        1.1专业技术人员欠缺,专业诊断技术水平低
        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少,职称水平和学历层次较低。基层医院重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非特异性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但对传染病的诊治缺乏临床经验,对突发传染病流行与暴发预警分析、应对处置能力低。
        1.2普遍缺乏疫情防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但对传染病知识的普及涉及甚少,实际执行力度更是不够。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欠缺。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其是早期出现较多医务人员感染,并导致多例医务人员病亡;哈尔滨两家最大的三甲医院所发生大规模关联的病例,均是医务人员没有防范意识,造成的感染和扩散。
        1.3院感防控体系不健全
        基层医院大多数没有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控专业人员缺乏,对医院感染事件无监测预警,无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控制。
        1.4疫情防控缺乏规范的分区分级管理
        基层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置不规范,“三区两通道”不完善,流程、标识欠规范。
        1.5双向转诊机制待健全,上下联动体系待完善。
        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转诊机制待完善,病人安全转运流程、应急救助流程待完善。
        2应对策略
        2.1 建立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体系
        以医共体建设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医共体模式下的县乡村三级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响应预案,建立专家救治组、院感防控组、疫苗接种组、物资保障组、流调溯源组、快速反应小组等专业组,明确职责,通过二级综合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有效的协同合作,形成上下联动的防控网络。
        2.3 广泛开展培训,将培训与演练相结合
        2.3.1专业知识培训
        开展进行常见病、慢性病、急诊急救、护理管理与操作技能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基层传染病风险识别、预警分析及诊治能力。
        2.3.2 院感防护培训
        开展标准预防、防护物品穿脱、手卫生、呼吸卫生、职业暴露与防护、院感监测管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


        2.3.3 传染病管理知识培训
        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培训,传染病监测与上报流程、网络直报培训。
        2.3.4 开展封楼层演练、大规模核酸采集演练等,提升医务人员应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2.4 规范化分区分级管理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按照患者和医务人员获得感染危险性将卫生院分为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并进行严格的分区分级管理。规范预检分诊室、发热门诊设置,规范登记本管理、发热门诊,合理分区。完善防护物资准备,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手套、工作帽、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减少或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2.4建立区域院感防控体系,开展院内感染控制
        2.4.1建立区域内院感防质量组织,帮助基层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健全基层感染控制管理组织,配备1-2名院感防控专兼职人员。
        2.4.2指导基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监管,常态化督导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等专项检查力度。
        2.4.3强化消毒隔离工作,制定空气消毒、不同风险区域消毒措施及制度。
        2.4.4制定和完善医疗污物管理制度。
        2.5 完善转诊流程,提高转诊效率
        完善120转诊转运流程,明确转诊转院标准,加强转诊病人连续性医疗管理,形成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2.6 强化远程医疗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微信、QQ,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诊疗。
        2.7 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加强人群健康管理
        通过专家下基层坐诊、义诊、业务查房,协助基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慢病联盟等,加强社区人群健康管理,制作防护手册、防护视频等普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促进群众手卫生、咳嗽礼仪的养成,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2.8开展公众急救知识培训,提升公众自救和互救能力。
        利用医院骨干挂职学校卫生副校长的契机,对学生开展疫情防护知识培训、急救知识培训,帮助学校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义诊、卫生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公众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9 鼓励构建线上线下咨询平台
        基于条件允许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咨询平台,鼓励一些基层医院开展家庭医生线上诊疗服务,渐进式形成在线问诊、在线签约、在线健康指导的流程[5]。
        讨论: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疫情的发生对基层医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随着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将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推进区域内疫情防控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同质化建设进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傅卫,秦江梅,黄二丹,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0):1199-1201.
[2]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导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8):889-892
[3]张冬莹,姚弥,王家骥,等.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一版)[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7):763-769.
[4]高春凤.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基础的应对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9):208-209.
许栋,胡豫,丁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难点及策略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8):25-28.
[5]何涛.农村基层疫情防控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J].领导科学,2020,36(08):50-53.
[6]潘俣彤,王会,陈顺瑞等.疫情防控中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困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09):1066-1070.
[7]李肖肖,路海云,李燕如等.基层非定点救治医院门急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04):273-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