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琛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排灌工程服务中心,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的开发速度大幅提升,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最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导致了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在今年,由于大量的降雨,使我国的南方、北方、沿海地区都出现了洪涝灾害,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财产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影响。这就迫切要求增加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从而将河流湖泊的蓄洪、防洪能力进行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然而,在其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其管理的模式仍然呈现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出现了权责利不匹配的情况,在其管理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对工程的质量、进度造成影响,也给对应的建设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增加施工成本。然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出现,可有效解决粗放式管理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的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应用探究
引 言:对比传统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属于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可以对整体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估与控制,从而保障在对其进行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精细化。针对在其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将管理的水平进行提高。发现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对这些细节之处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使管理作用充分发挥。
1 当前管理现状
1.1 不完善的管理机制
目前,为了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工程的项目数量正持续增加,这就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都要进行有效的更新与完善。然而,在其管理过程中,对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做到及时的推陈出新,仍然存在管理的盲区。这就导致某些管理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钻法律空子,给该项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质量问题。使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质量以及进度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会涉及到对应的施工技术以及作业人员,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规范性问题并没有做到及时的监督与管理,就不能避免作业人员进行偷工减料的行为,进而也无法规避在其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对应的项目负责人也没有将管理工作的范围、职权进行有效的划分,只是笼统地进行概括,无法使各个管理工作精细化,使对应的责任制度也无法发挥出作用。
1.2 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局限性
水利工程从筹备之初到竣工结算,这期间涉及到的工序繁多,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涉及到大量的人员、材料、技术以及设备的管理,导致风险的增多。这就对相应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对应的企业缺乏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其人员在综合素养、个人经验、专业水平上存在不足之处,与当前的建设管理需求不匹配。与此同时,部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市场上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其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在具体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按照之前的管理经验,并没有结合实际的工程管理需要,导致在执行工作时的盲目性,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
1.3 准备工作不足
在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之初,务必要做好前期的筹备工作,才能有序推进后期的具体工程建设,确保整体工程的进度,使其按质、按时完工。然而,部分的企业对准备工作存在忽视,将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并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比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不可抗力的因素。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时存在不足。比如,施工地的天气情况,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貌等,都存在调研不足的情况。因此,其编制的施工方案也缺乏了可实施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埋下安全隐患。
2 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运用
2.1 在管理体制上的运用
在水利工程当中,由于时代的发展,会使得对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应的管理模式也务必要进行创新,才能使其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因此,相应的建设企业在进行完善创新管理机制时,务必要使其体现精细化的特点。从而具有更高的可实施性与可靠性,使相关人员在进行具体管理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而对应的建设企业也需要将管理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将各个管理细则通过管理机制进行大致划分,然后通过负责人将这些管理内容进行进行更加清晰明了的管理职责划分,使对应的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与范围,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将考核管理的模式进行优化,可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责任感进行调动、提高,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有效监管,使其向精细化的方向转变。
2.2 管理方式上的运用
要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将施工成本有效降低,增加管理的效用,确保工程的质量。但是,最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的规模以及数量正在持续增多,因此,在对工程管理的时候仅仅使用人为管理方式,将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就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管理方式的信息化转变。使该项工程可以在筹备之初到竣工结算,整个过程都可以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对其质量也可以做到有效的监管。当前,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出现,为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利用大数据相关的信息技术,可以将该项工程的设计、材料、运营、施工、设备等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配置效果,还可以对施工环节的进度与相关设备材料质量等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企业还可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各个管理部门也可以将数据进行实时上传更新,实现数据的共享,比如财务管理与材料采购两个模块,这两者之间可实现信息的有效对接,从而对材料的成本与质量有效的控制。进而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制定出管理方案具有精细化且全面的特点,将人力资源、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2.3 在项目法人管理机制的运用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其首先要保证的是项目法人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可大力推行项目管理机制与招投标机制,从而将法人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明确。首先,在招投标阶段,应该对相关投标人的社会声誉、施工资质进行审核,若存在不良的记录则及时踢出,保证投标人的质量,进而确保建设质量。除此之外,项目法人的相关管理单位,要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水平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专业素养可以达到施工建设管理的需要。而监理机制,主要是针对监理企业的执业成果、监理资格,对其进行有效的审查,从而使其对应的监理单位可以充分发挥监管、控制的效用,切实维护施工方以及业主的利益。
与此同时,对应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培训方案与机制。针对不同的工作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使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可以得到对应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作业人员则主要针对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意识的培训。而管理人员则针对管理水平、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丰富管理知识储备。企业根据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以及管理水平,进行内部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则应该及时给予惩处,或重新培训,优秀的管理人员,则进行奖励。使管理体系精细化得到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中,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其中,可以有效的保障该项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质量,也是建设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将该管理模式进行推广,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窦贺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2127.
[2]周顺戈.浅谈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J].装饰装修天地,2019(21):394.
[3]俞东兴.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和改善策略[J].价值工程,2019,38(3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