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期   作者:陈瑞海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陈瑞海
        山东中慧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引导下,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景观设计备受重视。乡村景观的打造可以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它涉及多方面的专业提升,在风景园林方面主要包括村落的规划、道路景观设计、旅游业的特色景点打造、边角地绿化提升等。将风景园林融入乡村振兴中,弥补乡村农业经济带来的不足,丰富乡村产业,有效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以现存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为背景,结合风景园林设计应用方法,进一步提出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策略,并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振兴;应用
        引言
        将乡村景观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通过空间的应用、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设计、乡村元素的借鉴,让上海地区风景园林与乡村景观进行交融,让风景园林体现中国乡村美,这对园林本身是一种提升,同时有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是极其有意义的事。因此,更好地将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有机结合,让上海风景园林呈现对于历史、环境、生态以及美学等诸多方面统筹兼顾,让其不仅为市民提供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还能彰显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风貌。
        1乡村振兴中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乡村景观保护与建设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为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国家在乡村风景园林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乡村景观项目的建设未达到预期要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保存乡村当地的风貌,新型的乡村振兴景观设计与传统的自然景观无法平稳衔接,造成了断层,使得传统的景观无法较好地传承;二是乡村景观设计不合理,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用地破碎性和不连续性破坏了传统的自然效果;三是盲目提升乡村景观效果,没有从实际出发,影响当地原有的乡土文化传承,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通过大拆大建来凸显景观的观赏性与规模性,未明确认知城市园林与乡村园林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别;四是景观项目建设操之过急,未结合乡村具体情况进行景观项目建设与保护,甚至在建设期间采取不利于乡村发展的手段,导致其景观项目建设失去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2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2.1保护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
        乡村景观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失去历史文化的乡村景观仿佛失去了灵魂,无论将多么艳丽多彩的颜色或者纷繁复杂的手法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都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时,务必将历史文化同步融入其中,确保乡村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应有的保护。例如要在以城市景观为主的风景园林中加入乡村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同样采用借景手法,将乡村景观中的部分场景直接应用其中,通过在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中铺设一条道路将二者相连,在道路的尽头是真实的乡村景观原始面貌,比如耕地、房屋、稻田等,保护了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同时让田园化风景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此充分体现乡村文化。
        2.2加大建设乡村园林力度
        乡村园林的建设关系乡村环境的提升,在乡村园林打造中主要涉及元素、空间的运用,其中包含生活景观、生产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等,在延续乡村历史文脉的同时,可以提取与乡村园林景观特点相符的造景元素,保证其运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融合成有机整体,以此来提升人的感受。同时,在乡村环境的营造中,将空间形态和自然形态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乡村景观的整体感观,无论是鸟瞰的屋顶还是立体的三维空间,都可以让民众的欣赏范围得以扩大,使文化得以保存。而树作为景观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因海拔、风向、土壤、光照的影响,呈现的外形姿态也不一样,不同的疏密、冠幅高低可以有效分割实体空间,结合生态构筑物及小品,营造乡村的野趣性。


        2.3“优”内容———面向乡村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下的课程优化升级课程群的建设
        通过采用逆推式方法来分析新的能力拓展需求,以此来引导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摒弃原有独门独立的课程设置,从课程群角度综合安排协调各项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体系内容。如乡村审美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的专业核心知识为自然形态的认知、乡村形态的构成、乡村审美传统、乡村景观表达等内容,对应的相关课程有形态认知、形态构成、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写生。因此,可将四门课程进行乡村审美能力系列课程群建设,在课程内容中合理植入乡村相关内容,从而实现现有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新的能力培养模块体系化安排,同时与现有课程体系无缝衔接。教学内容的延伸。以往的风景园林教学中对于乡村部分涉及较少,致使乡村景观的发展遇到了设计语汇的匮乏、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难于落地、改造趋于形式化等种种瓶颈。从地方乡村问题出发,在相关课程内容中适度延伸乡村主题内容,突出“时代”与“地域”特征,合理引导新时期乡村景观营造中的“人地”角色定位,同时突出地域差异。教学方式的调整。部分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以往的教学项目多以城市空间类型为主,设计方式以概念设计为主,落地性不强。采用真实项目化任务驱动模式,围绕给定任务目标开展教学,如近期兴起的乡村民宿,以真实项目为驱动,学生的实地调研、普查、实测、记录、问卷发放、方案汇报和施工营建均与实际相结合,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真切体会实际项目的复杂性与地域性。
        2.4重点培养乡土植物,建立独有体系
        在坚持适地适树和乡土植物优先的原则下,对乡土植物的培养,尽可能减少引进外来植物。乡村当地的攀援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美观且不失野趣,如爬山虎、常春藤、炮仗花、五叶地锦等。充分利用植物间的垂直绿化搭配,既保证植物生态群落的稳定,又延长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如常春藤与五叶地锦混种。若乡村本土植物具有特色性,当地政府可以积极与外地城市合作,大力培养乡土植物并为其他城市输出,在提升乡土植物培养比例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东北的乌拉草、河南的腊梅、湖北的湖北梣、浙江的雪藕等,而厦门翔安大嶝岛培育出的胡萝卜、西瓜、龙眼在营造景观的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加强乡村对特色本土植物的培养,通过对本土原生态植物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2.5打造网红景点,充分挖旅游项目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诸多旅游项目逐渐被开发与应用,包括农田、民宿和村落等旅游项目,如江南的水稻田、哈尼的梯田中的色彩和地形有着固有的风格。而网红景点借助水体、村落、民居进行更深一步的打造,有景观、有故事的网红景点会更加耐人寻味。网红景点的最初形态是通过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田及异国风情的小品结合而成,完全脱离了乡村当地的人文及民俗文化,而想让网红能一直“火”下去,需以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融入人文情怀,尊重并突显优势。如红砖古厝就是融入乡愁情怀去保留文化打造景观,在勾起一代人回忆的基础上吸引人流,同时秉承这份文化延续下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规划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逐渐扎根于人们思维意识当中。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可以为人们生产生活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环境氛围,同时彰显城市精神文明风貌。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同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加彰显上海地区城市风采,让风景园林规划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贤尚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436.
        [2]梁钦容.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12-13.
        [3]邓绍燏,吴耀宇.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大众文艺,2020,(1):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