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兴明
会泽县自然资源局 云南会泽县 654200
摘要:城乡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及战略性工作,兼顾城乡经济发展及居民居住空间的舒适程度,对于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城乡规划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重点探究城乡规划事业下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思路;方法
引言
城乡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使城乡设施、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能够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乡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城乡规划也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城乡进行规划有效协调人、城乡以及生态间的关系,营造绿色城市氛围、打造绿色城市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生态建筑设计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绿色材料的使用、生态系统的构建、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延长,并融合中华优秀的人地协调观念赋予城乡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意蕴。基于此,文章以城乡规划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切入点,从多层面、多维度阐释城乡规划视野下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城乡规划及生态建筑设计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城乡规划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密度显著增加,建筑物数量规模扩大,城乡有效绿地面积缩小,削弱了城乡对雨水的自然调蓄以及吸收能力,极易引发内涝,威胁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1]。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逐渐朝向绿色化、高效化发展,着重强调以保护与修复城乡自然生态环境为根本,城乡空间的使用不得逾越城乡现有生态“红线”,要在保证城乡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灵活设计建筑形式、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并且需要依托城乡文化打造具有本土及城乡特色的建筑风貌。由此可见,城乡规划对于生态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要根据城乡规划合理设计建筑规模,保证建筑物的施工与建设不会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需要保证建筑立面与城乡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凸显城乡建筑与自然环境在视觉效果上的统一性,继而优化城乡建筑风貌;
其二,要尽量选择环保建筑材料,如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新型节能材料等,最大程度上降低城乡建筑建设对能源及资源的消耗量;
其三,要注重城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融入城乡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将城乡建筑物塑造为城乡文化传播“名片”,彰显生态建筑设计在促进城乡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2]。
二、城乡规划视野下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一)以实地勘察为前提确定生态建筑设计思路
城乡规划视域下,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建筑完美地融入到城乡空间、自然环境、原有建筑群中,保证生态建筑与城乡各类生态要素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提升城乡空间的视觉美观程度。基于此,设计人员需要以实地考察为前提,全面收集城乡区域内现有建筑物数量、建筑物风格、建筑物分布特征、现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功能区域划分、居民生活与活动空间需求等资料,从中提炼出有助于生态建筑设计思路确定的关键性信息,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利用BIM技术三维可出图性检查建筑物结构与外形是否美观;利用BIM技术的防碰撞测试识别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物与城乡原有建筑物之间是否存在空间布局、立面等方面的冲突,继而保证生态建筑设计与城市建筑及自然特征完美融合。
(二)以自然肌理为基础树立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是自然的肌理,是现代城乡居民共同追求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生态建筑设计的最大价值便是通过合理设计绿化率、容积率等改善城乡气候、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上消除雨岛效应、热岛效应、雾岛效应对居民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为城乡居民营造更为舒适、安全的生活与活动空间。基于此,设计人员应以自然肌理为基础树立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尽量在建筑功能设计上采用自然采光、通风。例如苏州博物馆建筑屋顶的玻璃设计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巧妙地将建筑物室内环境与自然元素融为一体。白墙、灰色水泥、金属遮光条使原本严谨单调的建筑空间变得灵动活泼,金属遮光条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在白色墙壁上透射出斑驳的倒影,读者们置于建筑室内悠闲自得地阅读,感受自然光线的温暖与静谧,不加修饰的自然光线使读者们置身于“天人合一”的意境中,何尝不是一种绿色与自然的享受。由此可见,以自然肌理为基础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以及自然元素的运用,将会构建别具魅力的建筑审美空间,带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与感性的启迪。
(三)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优化建筑物使用功能
城乡规划的根本目标之一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对于建筑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智能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部分住宅型建筑室内智能调节技术集中于对室内温湿度、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与控制中。结合当前城乡居民对建筑室内安全性的需求,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室内环境调节器,其除了智能化检测与控制建筑室内环境相关参数,还具有人体红外感应功能,可保证建筑室内空间的安全性。
该智能建筑室内环境调节器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用来接收、处理各个模块传递的信息。烟雾传感器模块采用了MQ-2传感器,以采集室内环境中烟雾浓度等相关参数信息并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信号后对比室内空气烟雾的实际浓度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值,如果室内空气烟雾浓度超标,便会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声音、流水灯闪烁,提醒使用者主体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及时进行通风处理或打开空气净化器;温度传感器模块采用了DS18B20传感器,以此作为室内环境温度的检测端口,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周期可以进行自主设定,可每隔几秒对室内温度进行一次采集并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处理后向4位数码管下达指令并传递相应温度数据,数码管则显示室内环境温度值;人体红外感应模块采用了HC-SR501,开启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的开关后,将进入自动扫描状态,根据预先设定的感应区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如果在感应区内有人员出现时,模块就会产生高电位,当人员离开后则恢复正常。单片机的1个I/O口导入,当识别到电位变化时便会以8盏流水灯的同时点亮、同时关闭提醒使用者室内有人员出入情况,与此同时,其自带的数据存储功能能够为建筑使用者检查感应区人员流动情况提供反馈。
(四)以屋顶绿化增强生态建筑的自然意蕴
节约资源也是城乡规划的要点之一。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屋顶绿化技术提升城乡建筑的蓄水、排水、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功能。其一,要充分结合城乡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合理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制备,并且要保证植被对屋顶建材无负面作用;其次,根据植被类型配置土壤肥力,选择具有净化雨水、吸纳雨水能力,具备耐冲刷性能并且环保无污染的材料培植土壤;再次,要合理设计建筑屋顶负载,同时要加设屋顶防水措施。最后,注重屋顶绿化与城乡各生态要素的衔接,例如联通屋顶绿化与城乡排水系统、绿地以及人工湖等,由屋顶绿化净化、存储与排泄的水资源可以应用于城乡自然景观浇灌、人工湖蓄水等方面,继而构建以城乡生态建筑为中心的雨水循环系统。
结束语
城乡规划对生态建筑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的要求。为此,设计人员需要以实地考察为前提制定完善、可行性强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保证生态建筑符合城乡原有建筑及自然特征。同时,要以保护城乡自然生态为核心,尽量运用自然元素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此外,要注重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为舒适、安全、绿色的建筑室内空间。最后,积极运用屋顶绿化技术,以生态建筑为中心构建城乡雨水循环系统,为城乡自然资源的积累与发展蓄势赋能。
参考文献
[1]李乐天.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3-4+7.
[2]夏利超,谭震.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J].居业,2020(0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