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伟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禹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89
摘要:顶管工艺作为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常用工艺,当受场地限制无法应用大口径的顶管法完成市政给排水施工作业时,需运用微型顶管工艺完成作业。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型顶管施工工艺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优势,并展开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微型顶管工艺施工流程介绍,进一步提出保障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微型顶管工艺质量的有效性措施,旨在通过加强微型顶管工艺提高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微型顶管;顶管工艺
引言: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市政给排水施工作为基础性建设工程项目,其施工质量可直接影响城市管道工程体系,若采用开挖铺设的方式展开施工,则严重阻碍城市交通,且影响市政给排水施工经济性,与此同时若施工现场受周围建筑物制约,则会产生无法施工现象,因此在现代化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常采用非开挖工艺展开工程建设,此时需在微型顶管工艺应用下降低道路损害,并提高施工精确度。
一、微型顶管施工工艺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优势
市政给排水施工作为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若采取顶管开挖工艺或延长施工战线,则会严重阻碍城市交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因此为最大化降低市政给排水施工对城市日常运行的影响,需采用非开挖技术完成施工。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应用微型顶管工艺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微型顶管作为非开挖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仅需完成顶进坑、接收坑工艺则可完成井段管道施工,相较于明开槽法,微型顶管工艺设备集成化程度较高,可通过缩减施工占地,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第二,微型顶管工艺对道路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小,在实际市政给排水施工中,为规避城市道路沉降问题,需委派第三方监测单位布设施工监测点,根据以往市政给排水施工微型顶管工艺来看,微型顶管工艺造成路面沉降问题的几率明显低于明开槽法,平均变形速率低于≤2mm/d,而累计变形值普遍低于15mm,均符合国家施工规范,此外完成微型顶管工艺施工后可运用雷达探测检测施工质量,了解市政给排水施工土体密实度,全面规避施工土体空洞、疏松问题[1]。第三,相较于明开槽法,微型顶管工艺无需展开大量土石方施工,可规避施工扬尘污染,将市政给排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微型顶管配合降尘措施可使市政给排水施工满足城市环保要求,同时可显著降低开挖工作量,起到降低挖掘修复成本的作用,彰显微型顶管工艺经济性特征。第四,微型顶管口径较小,可按照市政给排水施工标准方案完成精细化施工,大幅度提升施工精确度,在实际施工中,可运用斜锥形导向头中的激光发射靶完成经纬衡量测算,并根据发射靶点确保施工质量,若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产生顶进偏移,此时可通过旋转导向头调整顶进线路,在此工艺下可将铺设误差控制在±20mm内,实现市政给排水工程高度精准施工。
二、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微型顶管工艺施工流程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微型顶管工艺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放线——工作井施工——顶管设备安装——管道清洗嵌缝——检查井施工——验收恢复。工作井与接收井采用分层开挖方式施工,并在砼构件支撑下规避坍落问题,在侧向土压力强度验算下保障钢筋与砼构件强度,确保其可完成工作井与接收井支撑。顶管施工需按照施工图纸完成轴线定位、工作坑放样及高程测量工序,按照轴线位置预埋导轨,完成后展开设备调试并完成安装,确保砼构件强度后展开管道顶进。
为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效果,需按施工流程展开管道清洗嵌缝、质量安全检查工序,完成工程验收后需及时恢复现场,以此降低项目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三、保障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微型顶管工艺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一)穿墙止水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项目中,常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泥土、地下水大量涌进工作井造成施工质量下降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需在穿墙管内填埋夯实粘土,工具管需在打开穿墙管闷扳的第一时间展开顶进,此时穿墙管内部粘土受到顶进挤压,可紧实工具管与穿墙管环缝,起到临时隔绝地下水的作用。若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微型顶管施工中,工具管尾部接近穿墙管且未完成泥浆环进洞时,此时需停止顶进,借助管道顶进力度将盘根压入穿墙管环缝[2]。为保障穿墙止水效果,盘根压实时需留下一定压缩量,规避盘根漏浆问题,并为后续盘根磨损再次穿墙止水夯实基础。
(二)测量纠偏
为全面保障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发挥出微型顶管工艺高精确度效果,需从测量放线、顶管测量纠偏两个方面完成质量控制。测量放线工作需结合市政给排水施工建设排水管高程桩、中心线控制点完成施工,运用全站仪于顶管工作坑前后桩位置完成顶管中线桩测设点布设,使顶管工作坑前后桩互相通视,且处于同一水平线,而顶管工作坑内水准点需经过引测与校核完成误差控制,为保障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需将顶管工作坑内水准点误差控制在±5mm内。在顶管测量纠偏工序中,需确保顶管校正偏差工序中测量间距处于30cm内,以此保障管道入土位置精准。当完成管道顶进工序后,需采用中心测量、高程测量方式降低误差,此时测量间隔需控制在300cm内。中心测量需采用垂球拉线方法,管道每顶进12m需检测一次,而高程测量主要运用特制高程尺、水准仪完成工作坑水准点测量,测量后需确保工作坑内水准点处于闭合状态。
顶管误差纠正工序不可猛纠硬调,为保障纠偏效果,需管道每顶进15cm测量一次,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纠偏方式。在市政给排水施工项目微型顶管工艺中,通常采用超挖纠偏法、顶木纠偏法、千斤顶纠偏法,其中超挖纠偏法需在顶管偏差处于1~2cm范围内时使用,采用反侧超挖方式进行纠偏,而偏向侧不可进行超挖工序,以免形成阻力,此时需管道偏向阻力小的方向完成顶进超挖,以此逐步完成微型顶管误差纠偏;顶木纠偏法则适用于顶管误差大于2cm时,此时超挖纠偏法无法应用,需将方木、圆木顶在管道偏向的内壁上,方木、圆木另一端斜撑于钢板或管前土壤上,完成支顶牢固后配合超挖纠偏法完成顶管校正;千斤顶纠偏法与顶木纠偏法类似,则运用小型千斤顶代替方木、圆木,逐步完成顶管移位纠偏[3]。
(三)进洞控制
根据市政给排水施工项目微型顶管工艺施工标准,顶管进入接收井预留洞时的误差范围应处于±10cm内,高度误差范围应在±8cm内,因此为保障微型顶管工艺在市政给排水施工项目中发挥出原有价值,需以降低误差为目的展开进洞控制措施。首先需在井下设置轴线时降低精度损失,提高轴线测高标准,并在顶进过程中勤测勤纠,使进洞轴线误差与高度差均处于±8cm范围内;其次需在工具头接近洞口时展开全轴线复核工作,确认进洞无误后完成接收平台搭设等准备工作;最后当工具头顶进至井壁后停止压浆工序,并在穿井墙时完成止水。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微型顶管工艺具有较强优势,施工占地面积较小,可最大化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且微型顶管工艺精确度较高,可最小化改变原有道路组织结构,在实际施工中,为保障市政给排水施工微型顶管工艺施工质量,为规避地下水与泥土影响施工,需完成穿墙止水、测量纠偏、进洞控制等工艺,通过加强微型顶管工艺质量,顺利推进市政给排水施工工程。
参考文献:
[1]唐旭.顶管施工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103-104.
[2]李文彦.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0):14+17.
[3]唐超.微型顶管在排水管道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