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梅从斌
[导读] 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开展预控管理

        梅从斌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开展预控管理、全程序监管、实施审核管理;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建设信息管理团队、推广信息化设备、建设信息化管理依据,以此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增强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效能。
        关键词:预控管理;管理团队;信息化设备

        引言:在信息技术获得广泛认可的同时,拓展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融合在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各项活动中,显著提升各行业信息整合效果,提升了信息利用效率。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将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中,融合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具有多重助益。
1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开展预控管理
        工程项目特点表现在:工程量大、作业周期较长、参与人员众多、作业环境复杂等。为此,在工程项目作业全程序中,极易发生各类问题,对工程项目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为此,在项目正式运行前期,应加强准备工作的实施,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相关资料收集与整合,提升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分别从工程图纸设计、造价管理等视角,开展作业行为的预控管理,以此保障项目有序建成。
1.2全程序监管
        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包括多项分支工程,在每个分支工程中,均应开展细致化管理,以此提升全程序工程的品质与安全。在开展全程序项目管理工作时,应制定相对完整的施工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施工行为监管,保障施工人员施工行为的规范性,提升项目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1.3实施审核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部门划分性、施工专业性、体系完整性等特点,应采取闭环式管理模式,以此保障工程项目的有效性。为此,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活动期间,应加强全程序管理审核与预测,借助信息技术综合开展项目数据的有效分析,保障工程项目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加强工程项目整体评估,科学规避人为误差问题,创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1]。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建设信息管理团队
        (1)复合型人才引进。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体系中,开展的管理人员引进工作,应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信息化管理潜能的复合型人才,保障此类人才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相关软件,便于操作信息技术开展综合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先进设备的综合作用下,科学开展工程项目各程序信息分析工作,结合分析结果提升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2)培训工作常态化。工程项目相关企业,应加强管理团队的培训力度,将其常态化,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性,使其具备优质的管理思想,增强管理团队的施工专业性,便于管理人员在施工管理与指导期间,为施工人员提供专业性管理内容,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可信度。同时,企业应采取常态化形式,综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培训工作,保障管理人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科学开展管理工作,发挥信息技术的管理价值。
        (3)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考核。针对管理人员综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工作,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管理的分项内容,针对成绩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给予其绩效鼓励,以此激励管理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强自身管理工作效能,以此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速度,发挥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
        (4)积极学习相关信息化管理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设具有适应性人才培养计划,以期构建具有先进性管理思想的团队。
2.2推广信息化设备
        加强信息技术管理设备的引进与应用,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然而,信息化管理具有新兴特点,管理人员接纳与熟练操作将会经历漫长时间。为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为:
        (1)加强信息化管理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建设,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部分企业较多开展先进设备的引进,尚未开展系统最大价值挖掘,将会引起企业资金浪费事件,提升企业资源损失。为此,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应结合企业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开展项目信息化平台构建,提升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实际管理工作的契合度,彰显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2)综合开展企业员工信息化管理培养工作,保障管理人员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信息共享效率,科学开展工程项目全程序的监管工作,便于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各类数据收集,提升数据分析的精准性,为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3)在信息化管理期间,应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操作的认知,使其从多个视角完成信息化管理工作,获取具有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便于完成信息化应用设备推广工作[2]。
2.3建设信息化管理依据
        工程项目管理,应在企业内部、工程内部、宏观政策等视角,分别建立信息化管理依据,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性,便于高效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相关企业应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完成的管理成果,比如UNICLASS系统,实现了建筑项目系统性分类,为其分类设计了相关标准,便于信息化管理在全项目周期内完成融合,科学减少技术更新形成的风险问题,提升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效能。
        (1)在施工规范方面,融合标准信息管理思想,借助监控技术,科学提升现场施工的规范性,加强施工行为的管理效果,为工程品质建设奠定基础条件。
        (2)在成本管理方面,融合标准信息管理理念,加强前期、过程、竣工等程序的成本管理力度,提升成本管理效果,展现信息技术成本管理的高效与准确,减少人为误差的可能性,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减少资金浪费,提供可能性[3]。比如,在工程项目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科学比对成本支出的科学性,减少资金冒领、虚开发票等问题发生。
        (3)在设备运维方面,融合信息化故障诊断与设备监管技术,加强智能设备管理,提升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管效果,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处于有序运行状态,减少设备故障问题发生。比如,针对大型施工建设设备,开展信息化运维管理,能够精准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应用PLC技术科学诊断设备故障问题,便于运维管理人员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为工程项目提供运行高效的设备,减少因设备形成的施工延误问题。
        (4)在运输管理方面,加强信息技术管理融合。比如材料运输、采购物资运输等项目中,借助信息技术,实时获取物资状态,便于工程项目及时调整施工管理工作,以期在物资抵达施工现场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卸货、质检、保存等工作。比如,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某建材存在供应不足问题,临时开展采购工作,实时获取建材位置,便于施工建设管理工作有序实施。
        (5)在安全管理方面,科学排查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果,减少施工现场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借助信息技术,综合开展风险因素排查工作,以此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比如在施工危险区域周边,有施工人员接近时,在接近小于3米时,感应系统将人员靠近的信息传输至安全管理系统,由安全管理系统向监控系统发出警报指令,借助监控系统对施工人员发起警告,防止施工人员步入危险区,减少施工人员误操作发生的伤亡事件。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各领域管理体系中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能够显著增强人们管理信息的整合效果,提升管理信息的利用效率,彰显信息化管理的多重价值。为此,工程管理工作,应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建立具有运行能力的管理依据,为信息化管理奠定管理基础,便于有序落实信息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巩俊奇.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22.
[2]秦铭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134+136.
[3]林高音.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