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雪 谢佳音 石琪琪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33 )
摘 要: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景观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威海市拥有“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称号,在公园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城市滨海景观的设计应展示出新风貌与新作为。以威海市滨海公园景观设计为例,探索公园城市理论融入滨海景观设计的实践途径,达到提升公园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公园城市;滨海公园;景观设计;
1 公园城市理念内涵
1.1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强调设计要以人为中心,要注重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要惠及大众、公平共享,建设普惠公平、活力多元的城市绿地。
1.2 生态引领,城园共融
以生态为发展观的城市建设强调自然环境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提倡与环境共生,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 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生态本底,促进城市与自然共融。
1.3 城乡协调,创新互促
构建互促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将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战略相联系,考虑产业融入与转型,创新思路,开放策略,通过区域性的绿色生态网络的搭建,使城乡联动发展。
1.4 多元共生,创新发展
公园和开放空间是天然的文化传播平台,是城市展示自我形象的窗口。可彰显地域文化特点,体现当地特色民风民俗,传播民族文化,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好名片。
2 威海滨海公园景观特征分析及不足
2.1 威海滨海公园景观特征
地理气候特征:威海属于暖温带温润季风性气候,雨水丰富,气候温和,周期性的海风使得威海四季分明,冬季风雪较多,根据雨、雪、风、雾等不同气候营造出不同风景,滨海公园利用风力与太阳能进行生态设计,很多灯具的电力来自海边的太阳能板,且这些能源也投入到周边的建筑中使用。
景观植被特征:植物的选择多以抗灾害为主,可起到减轻夏季洪涝灾害,减缓台风的作用。坚持适地种树的原则,同时引进一些国外适应力较强的树种,色彩搭配上凸出变化,呼应公园的景点,反映了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原理。开发了生态和节水的绿色空间,形成一个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历史文化特征:滨海公园的景观艺术已成为城市景观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和聚积的重要载体,但在威海海滩的设计中却很少表达。
地域文化特征:悦海公园的海草房提取传统民居中的元素,结合现代的设计,是对胶东传统民居创新的一种尝试。个性鲜明,富有地域文化内涵,体现浓郁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不是完全照搬,与现代设计以及周围景观相结合具有现代感的时代特征,符合功能需要,可作为休闲、消费、健身场所。创造性的改进了地域传统居住环境。
2.2 威海滨海公园景观不足
2.2.1 环境生态方面的不足
狭长的海岸线是人们主要交通、居住的地方,为拓宽生活环境进行填海造陆,对生态平衡破化较大,良好的生态体系建设格外重要。建立之初,迫于景观效果的展现,不假思索地完全照搬城市园林设计中成熟的经验,大量人造景观代替了原始景观,摒弃了很多乡土树种,虽可速成景观效果,但缺乏必要的生态联系,在遭受自然灾害侵害时很难存活,起不到调节气候的作用,造成浪费。
2.2.2 构筑物小品方面的不足
滨海公园中很多构筑物小品缺乏文化内涵,且部分地方显得突兀,毫无特色的景点很难被游览的人记住,更谈不上引人入胜、驻足欣赏。平铺直叙的规划手法很难得到良好的游园反馈,像悦海公园的灯塔、海草房一样成为了滨海公园的特色和符号的构筑物较少。缺少文化联系的景观小品和节点之间没有了连接的纽带,自然孤立存在,在整体上缺少核心的精气神,成为松散的路旁绿化。
2.2.3 行为活动方面的不足
滨海公园景观不仅要起到美化城市、稳定滨海生态的作用,还要良好的便民利设施,目前滨海公园出现便民设施较少,存在部分便民设施不方便的尴尬局面。导致广场的利用率较低,除个别健身舞池能够得到利用外,其他广场均处于闲置、半闲置的状态,
2.2.4 空间形态方面的不足
整体规划采用西方园林对称式、广场式的思路,设计风格形式单一缺少变化。没有将本地风格融入到园林风格之中,缺少对本地背景的灵活变化。色彩搭配拘泥,缺乏色彩流畅性和跳跃性。后期养护问题凸出,受自然灾害影响或原有生态系统颠覆带来的伤害,滨海公园出现草坪被沙滩淹没等许多问题。
3 公园城市理念下威海滨海公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3.1 以人为本,服务城市人群
以人为本,这是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滨海景观带设计的核心。人天生具有亲水性,而滨海景观无疑提供了一个友好交流的公共空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也创造了多种人与人交往的可能性。滨海公园是威海市民非常重要的休憩、娱乐、社交、赏景的场所,是展现城市形象的城市名片之一。在公园的互动设施及布置方面,应增加对游客的人文关怀,提供休息、导向、观赏、照明、交通、健身等的需求。尽管设施的设计上突出表现当地特色,可识别性及独特的美学及功能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命共同体。
3.2 立足区域环境,搭建绿色生态格局
滨海公园景观的规划既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向海滨延伸,同时也要兼顾到滨海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提升。做景观设计时,须考虑周边绿地环境特点,多层次多维度的融合,形成不同空间类型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应以本土及经过驯化,适应性强的植被为主。注重树种、色彩搭配,多以常绿树、以及防风抗沙耐受性的为主,科学构建植物群落。天际线是滨海公园的重要构成部分,合理利用植物元素的外形轮廓丰富天际线,达到松弛有度,曲径通幽,移步意境的景观效果。有效利用好滨海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态能源,做到,绿色、生态、环保。
3.3 探索城市内涵,彰显多元文化特征
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是威海文化的根。景观设计不能摒弃地域文化单独存在。在设计中要在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符合当代文化背景的威海滨海公园景观艺术。威海滨海公园景观设计中也有原汁原味的威海海洋文化的体现,例如海螺女雕塑、悦海公园的灯塔和海草房,能激发本地居民文化共鸣,增强人们参与热情及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滨海公园生命力。同时也要发掘本地其他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捕捞文化、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等。
4 结 论
城市的滨海景观带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景观的结合体,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而公园城市是一个新的理念,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对城市滨海景观带的建设提出了更髙的要求和目标。本文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以威海滨海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现状思考着手,探索如何将公园城市的理念融入到滨海公园景观的设计当中,如何将单一的滨海公共空间融入“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的实际理念,并期待能为威海滨海公园景观的建设增添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岩,王忠杰,束晨阳,刘冬梅,郝钰.“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10):30-33.
[2]薄韬. 基于风景园林三元论的威海滨海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刘锐. 胶东半岛滨海公园景观艺术的地域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
李新雪(1997.1—),女,汉族,山东威海人,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工业设计工程,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及其理论研究;